梅花?水

梅花?水地,幽絕可逃秦。 耕鑿無餘事,衣冠在野人。 人人持鹿鐵,處處見熊伸。 徭女歌聲好,風吹聽不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ǎ):古同「拉」,指水流聲。
  • 幽絕:幽靜至極。
  • 逃秦:逃避戰亂,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逃秦時亂」指逃避秦朝的戰亂。
  • 耕鑿:耕田鑿井,指農耕生活。
  • 餘事:其他的事情。
  • 衣冠:指文明禮儀,這裏指普通百姓的穿着。
  • 野人:指鄉野之人,即普通百姓。
  • 持鹿鐵:手持鹿角和鐵器,可能指狩獵或農耕工具。
  • 熊伸:熊的伸展,可能指熊的動作或熊皮。
  • 徭女:指從事徭役的女子。
  • 不真:聽不清楚。

翻譯

梅花盛開之地,水聲潺潺,幽靜至極,彷彿可以逃避戰亂的秦朝。在這裏,人們除了耕田鑿井,沒有其他雜事,他們的衣着簡樸,如同鄉野之人。每個人手中都拿着鹿角和鐵器,四處可見熊的伸展。從事徭役的女子歌聲優美,但風吹過,歌聲變得模糊,聽不清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幽靜的鄉村景象,通過「梅花?水」和「幽絕可逃秦」等詞句,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寧靜自足的生活氛圍。詩中「耕鑿無餘事」和「衣冠在野人」反映了當地居民簡樸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衣着風格。後兩句「徭女歌聲好,風吹聽不真」則增添了一抹神祕和遙遠的感覺,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中,感受那份寧靜與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