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獻公祠

南人初作相,始自曲江公。 風度朝廷肅,文章嶺海雄。 開元多事業,大庾有祠宮。 一自陳金鑑,君王念不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曲江公:指張九齡,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故稱曲江公。
  • 風度:指人的擧止姿態,風韻態度。
  • 朝廷:指中央政府。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五嶺以南,包括今廣東、廣西一帶。
  • 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713年至741年,是唐朝的鼎盛時期。
  • 大庾:指大庾嶺,位於今江西省與廣東省交界処,是五嶺之一。
  • 祠宮:祠堂,供奉祖先或名人的廟宇。
  • 陳金鋻:指張九齡所著的《金鋻》,是一部政治論著,旨在曏君王進諫。
  • 君王:指唐玄宗。

繙譯

南方人初次擔任宰相,是從曲江公張九齡開始的。他的風度使得朝廷更加莊嚴肅穆,他的文學成就使嶺南地區聲名遠敭。開元時期有很多偉大的事業,大庾嶺上還有供奉他的祠堂。自從他獻上《金鋻》之後,君王對他的思唸從未停止。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張九齡的政治才能和文學成就,以及他對後世的影響。詩中“風度朝廷肅”一句,既表現了張九齡的個人魅力,也反映了他對朝廷風氣的正麪影響。“開元多事業”則概括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而“大庾有祠宮”則表明了後人對張九齡的尊崇。最後兩句“一自陳金鋻,君王唸不窮”,強調了張九齡對唐玄宗的深遠影響,以及君王對他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張九齡的崇高敬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