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招屈亭

楚人端午日,招屈向湘沅。 河伯空交手,巫陽不予魂。 蛟龍侵水屋,風雨蔽天門。 掩泣紛歌舞,思君不可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招屈:指楚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
  • 湘沅:湘水和沅水,都是流經楚地的河流。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巫陽:古代神話中的巫山之神,此處指代巫山。
  • 不予魂:不給予靈魂,意指無法招回屈原的靈魂。
  • 蛟龍:傳說中的水中龍類生物。
  • 水屋:指水中的居所,這裏比喻水深之處。
  • 天門:神話中天界的門戶,這裏比喻天空。
  • 掩泣:掩面哭泣。
  • 歌舞:指端午節時的歌舞活動。
  • 思君不可諼:思念你(屈原)無法忘懷。

翻譯

在楚地的端午節,人們向湘水和沅水招魂紀念屈原。 河伯徒勞地揮手,巫山之神無法召回屈原的靈魂。 蛟龍侵入深水,風雨遮蔽了天空。 人們掩面哭泣,伴隨着歌舞,對屈原的思念永不忘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楚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場景,通過河伯、巫陽等神話元素,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深切懷念和無法挽回的哀傷。詩中「蛟龍侵水屋,風雨蔽天門」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屈原投江後的悲壯景象,而「掩泣紛歌舞,思君不可諼」則抒發了人們對屈原的永恆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屈原精神的傳承和頌揚。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