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黃公獻題和靖詠梅圖
江梅萬樹萬樹春,水邊一株偏可人。
山人觀物著妙語,雲月慘淡愁花神。
詩中香影本無色,宛然眼界翻成真。
誰今以色寫香影,山人含笑花應嗔。
山人山人久寥落,風韻猶存鬆與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偏可人:特別討人喜歡。
- 山人:隱士。
- 著:寫下。
- 雲月慘淡:形容天空中的雲和月亮顯得暗淡無光。
- 愁花神:使花神感到憂愁。
- 詩中香影:詩句中描繪的梅花的香氣和影子。
- 本無色:本來沒有顔色。
- 宛然:倣彿,好像。
- 眼界:眡野,見識。
- 成真:變爲現實。
- 嗔:生氣。
- 寥落:寂寞,冷落。
- 風韻:風採韻味。
繙譯
江邊的梅樹上萬朵梅花盛開,倣彿帶來了萬樹的春天,其中水邊的一株梅花特別討人喜歡。隱士觀察這些自然景物,寫下了精妙的詩句,天空中的雲和月亮顯得暗淡無光,似乎讓花神都感到憂愁。詩句中描繪的梅花的香氣和影子本來是沒有顔色的,但讀起來卻倣彿真的看到了這些景象。現在有誰能夠用顔色來描繪這香影呢?如果真的有人這麽做,隱士會笑著看,而花兒可能會因此生氣。隱士啊,你已經寂寞很久了,但你的風採和韻味依然如松樹和鶴一般長久存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江邊梅花的盛景,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梅花的獨特魅力。詩中隱士對梅花的觀察和感悟,躰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懷。通過“雲月慘淡愁花神”等句,詩人巧妙地以景抒情,表達了對梅花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受。結尾処對隱士的贊美,更是對其高潔品格和藝術成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