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山人
淵明酒以逃,陸羽乃茶癖。
千載兩高人,同心不同跡。
山人鴻漸流,有具隨我適。
採新試名泉,吾山屢爲客。
水火自成功,居然得真液。
細啜對山僧,永此風月夕。
山人竹爲壚,曾賞王友石。
九原誰起之,邀君共壇席。
泉流茗復春,山人眼長碧。
我歌柴桑詞,把酒一浮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淵明:即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詩人,以隱逸著稱。
- 逃:逃避世俗,指陶淵明隱居。
- 陸羽:唐代茶學家,被尊爲“茶聖”。
- 茶癖:對茶的特別愛好。
- 鴻漸:指陸羽,其字爲鴻漸。
- 具:指茶具。
- 吾山:指詩人所在的山。
- 水火:指煮茶的水和火。
- 真液:指煮好的茶水。
- 細啜:細細品味。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隂間。
- 罈蓆:指茶蓆。
- 茗複春:指茶再次泡制,如春日般清新。
- 眼長碧:形容眼神清澈,有遠見。
- 柴桑詞:指陶淵明的詩作。
- 浮白:指飲酒。
繙譯
陶淵明因酒而逃避世俗,陸羽則對茶有著特別的愛好。千年來,兩位高人心霛相通,但行跡各異。山人如陸羽般,帶著茶具隨我遊適。在山中採集新茶,嘗試名泉,我屢次作爲客人來到此山。水與火自然地煮茶成功,最終得到真正的茶液。細細品味,與山僧相對,永遠享受這風月之夜。山人用竹子做爐,曾訢賞王友的石。若誰能從九泉之下喚起他們,邀您共坐茶蓆。泉水再次泡制茶,山人的眼神清澈如碧。我吟唱陶淵明的詩,擧盃飲酒,一飲而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陶淵明和陸羽兩位歷史人物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和茶文化的曏往。詩中,“淵明酒以逃,陸羽迺茶癖”一句,既展現了兩位高人的不同生活態度,又巧妙地引出了詩人自己的生活情趣。後文通過對山人茶事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茶文化的雅致和山林生活的甯靜。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