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芝曲

· 邵寶
採芝復採芝,避秦不避劉。 山中壯且老,幸見兵戈休。 亦聞張子房,苦爲天下謀。 垂死得一見,況從仁者遊。 歸歟返吾所,已矣吾何求。 行過首陽嶺,下有兩荒邱。 再拜謝夷齊,吾道非公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避秦不避劉:避開秦朝的暴政,但不避開漢朝的統治。
  • 兵戈休:戰爭停止。
  • 張子房:張良,漢初著名謀士。
  • 垂死:臨死。
  • 仁者:有仁德的人。
  • 歸歟:回去吧。
  • 首陽嶺:地名,相傳是伯夷、叔齊隱居之地。
  • 荒邱:荒涼的墳墓。
  • 夷齊:伯夷和叔齊,古代著名的隱士,因不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
  • :伴侶,同類。

翻譯

採芝啊採芝,我避開秦朝的暴政,但不避開漢朝的統治。 在山中,我既年輕又老去,慶幸能看到戰爭的停止。 也聽說過張良,他苦苦爲天下謀劃。 臨死前能有幸一見,更何況與仁者爲伍。 回去吧,回到我該去的地方,我已經沒有什麼可追求的了。 行至首陽嶺,下面有兩座荒涼的墳墓。 我再拜謝伯夷和叔齊,我的道路與你們不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時局的看法。詩中「採芝復採芝」反映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執着追求,而「避秦不避劉」則表明了作者對漢朝統治的接受態度。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張良、伯夷和叔齊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對仁人志士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與這些古代賢人不同的生活選擇和人生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高潔情懷。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