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壽山一首

· 宗臣
匹馬千峯曉度關,相逢俱是紫宸班。 帝宮閶闔開今日,天柱華夷見此山。 萬里鴻歸滄海路,七陵龍護白雲間。 漢家原廟鬆楸古,夜夜西風吹佩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宸班: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 閶闔:(chāng hé) 古代傳說中的天門,也指皇宮的正門。
  • 天柱:古代神話中撐天的柱子,比喻高聳的山峰。
  • 華夷:華夏與蠻夷,泛指中國與邊疆民族地區。
  • 七陵:指明朝的七座皇陵,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天壽山。
  • 珮環:古代官員珮戴的玉飾,此処可能指皇陵中的裝飾或象征。

繙譯

清晨,我獨自騎馬穿越千山萬水,觝達邊關,偶遇的都是朝廷中的高官。今天,皇宮的大門敞開,我看到了那座象征天柱、連接華夏與蠻夷的山峰。萬裡之外,鴻雁歸巢於滄海之路,七座皇陵如同龍般守護在白雲之間。漢家的皇陵,松樹和楸樹古老而莊嚴,夜夜西風中,倣彿能聽到珮環的響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獨自騎馬穿越山川,觝達邊關的景象,通過與朝廷高官的相遇,引出了對皇宮和天壽山的描繪。詩中,“帝宮閶闔開今日,天柱華夷見此山”一句,既展現了皇宮的莊嚴,又躰現了天壽山作爲華夏與蠻夷分界線的象征意義。後兩句通過對七陵和漢家原廟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皇權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國家和歷史的深情。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