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同子與德甫伯倫送別明卿給事赴謫豫章得書字
柳色千門照別裾,片帆西去是匡廬。
洞中白鹿知誰待,醉後青雲任爾疏。
落日蒹葭三楚客,高秋風雨九江書。
漢庭多少夔龍在,獨有文園負子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裾 (jū):衣服的前襟。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蒹葭 (jiān jiā):蘆葦。
- 三楚客:指楚地的文人或遊子。
- 九江書:指來自九江的信件或消息。
- 夔龍 (kuí lóng):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比喻賢能之士。
- 文園:指文學的園地或文人聚集的地方。
- 子虛:虛構的人物,出自《子虛賦》,這裏比喻文學作品中的虛構或理想化的人物。
翻譯
千門萬戶的柳色映照着離人的衣襟,一片帆船向西駛去,目的地是廬山。 洞中的白鹿不知在等待誰,醉後的青雲任由你疏遠。 落日下,蘆葦叢中,三位楚地的遊子,高秋時節,風雨中傳來九江的消息。 漢庭中有多少賢能之士,唯獨文學園地辜負了那些虛構的理想人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場景,通過柳色、帆船、白鹿等意象,表達了離別的哀愁和對友人未來的關切。詩中「洞中白鹿」與「醉後青雲」寓意深遠,前者暗示未知與期待,後者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未來可能的疏遠之感。末句以「夔龍」與「文園負子虛」作對比,既讚美了漢庭中的賢士,又暗含對文學理想的失落與懷念。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文學理想的執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