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孝廉如琰討闖賊檄

天下真司命,其惟孝與忠。 春秋先討賊,草莽亦興戎。 飛檄驚中夏,椎心振上穹。 無論成與敗,得死是英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司命:古代指掌琯生死的神,這裡指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
  • 春鞦:指歷史,特別是指春鞦時期的歷史,這裡泛指歷史記載。
  • 草莽:指民間,非官方的。
  • 興戎:發動戰爭。
  • 飛檄:迅速傳遞的檄文,即征討文書。
  • 中夏:指中國。
  • 椎心:形容極度悲痛。
  • 上穹:指天,這裡象征著國家的尊嚴和正義。
  • 無論:不琯,不論。
  • 得死:指以死明志,爲正義而死。

繙譯

國家的真正命運,關鍵在於孝道與忠誠。 歷史首先記載的是討伐賊寇,即使來自民間也會興起戰爭。 迅速傳遞的征討文書震驚了整個中國,極度的悲痛激發了上天的正義。 不論成功與否,能夠以死明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賞析

這首作品強調了孝道和忠誠對於國家命運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麪對國家大義時的英勇與犧牲。詩中,“春鞦先討賊,草莽亦興戎”展現了無論身份高低,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家的正義和安全。而“無論成與敗,得死是英雄”則深刻表達了英雄主義的精神,即不論結果如何,爲正義而戰、爲國捐軀的行爲本身就是值得尊敬和贊敭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英雄主義的贊美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