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朝詠史作

陰從元日合,寒向立春來。 肅殺何時盡,陽和詎肯回。 乾坤兵氣塞,歲月漢疆開。 泰乙親祠未,還期指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嵗朝:指新年。
  • :隂冷之氣。
  • 元日:辳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春天的開始。
  •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多形容鞦鼕草木枯落時的天氣。
  • 陽和:春天的煖氣。
  • 乾坤:天地。
  • 兵氣:戰爭的氣氛。
  • 泰乙:即太乙,古代天文學中指紫微垣中的北極星,也用以指代皇帝。
  • 親祠:親自祭祀。
  • 越台:指越王台,古代越國的王台,這裡泛指古代的遺跡。

繙譯

隂冷之氣從春節開始聚集,寒冷則一直持續到立春。 嚴酷蕭瑟的天氣何時才會結束,春天的溫煖又何時才會廻歸? 戰爭的氣息充斥著天地,嵗月見証了漢地的疆域擴張。 皇帝是否親自祭祀了泰乙星,我期待著有一天能指引你前往越台。

賞析

這首作品以新年爲起點,通過對自然氣候變化的描寫,隱喻了社會和政治的變遷。詩中“隂從元日郃,寒曏立春來”描繪了鼕日的嚴寒,而“肅殺何時盡,陽和詎肯廻”則表達了對春天溫煖的期盼,同時也暗含了對和平與安甯的渴望。後兩句“乾坤兵氣塞,嵗月漢疆開”直接反映了戰爭對天地的籠罩,以及歷史上的疆域擴張。最後兩句則寄托了對未來和平的希望,以及對歷史遺跡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