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山謁諸葛忠武侯祠

不出無章武,隆中豈敢閒。 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 智數追三傑,忠誠動百蠻。 桂林多俎豆,故老淚痕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寶積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山附近的一座山。
  • :拜訪,參拜。
  • 諸葛忠武侯:即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後被追封爲忠武侯。
  • 章武: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年號,此處指代蜀漢政權。
  • 隆中:地名,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諸葛亮曾在此隱居。
  • :同「閒」,空閒,閒適。
  • 委身:投身,獻身。
  • 常胄:指劉備,因其爲漢室宗親,故稱常胄。
  • 祁山:地名,位於今甘肅省禮縣東,諸葛亮北伐時曾多次出祁山。
  • 智數:智謀,策略。
  • 三傑:指漢初三傑,即張良、韓信、蕭何。
  • 百蠻:指蜀漢周邊的少數民族。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此處指祭祀。
  • 故老:指當地的老人。
  • 淚痕斑:淚水留下的痕跡。

翻譯

若不離開隆中山,怎能輔佐蜀漢章武年間。 投身於劉備麾下,堅守蜀地在祁山之間。 智謀堪比漢初三傑,忠誠感動周邊百蠻。 桂林之地多有祭祀,當地老人淚痕斑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詩中,「不出無章武,隆中豈敢閒」一句,既讚揚了諸葛亮的遠見卓識,又突出了他的忠誠與擔當。後文通過對比諸葛亮的智謀與忠誠,進一步彰顯了他的偉大。結尾處提到桂林的祭祀和老人的淚痕,更深化了諸葛亮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英雄形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