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茨

帝受神芝籙,天開大隗宮。 白雲迷七聖,黃蓋導雙童。 有象成金鼎,無爲合上穹。 龍顏如皦日,瞻望具茨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具茨:山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西南,傳說中黃帝問道於大隗的地方。
  • 帝受神芝籙:帝,指黃帝;神芝籙,傳說中的神草,象徵吉祥。
  • 天開大隗宮:大隗宮,傳說中黃帝的宮殿。
  • 白雲迷七聖:七聖,指黃帝及其六位賢臣;迷,迷失。
  • 黃蓋導雙童:黃蓋,黃色的華蓋,古代帝王的儀仗;雙童,兩個童子,指隨從。
  • 有象成金鼎:象,象徵;金鼎,古代的寶器,象徵國家政權。
  • 無爲合上穹:無爲,道家的哲學思想,指順應自然,不強求;上穹,天空,指天道。
  • 龍顏如皦日:龍顏,指帝王的容顏;皦日,明亮的太陽。

翻譯

黃帝接受了神芝籙的吉祥,天空中展現了大隗宮的輝煌。 白雲間迷失了七位聖賢,黃色的華蓋引導着兩個童子。 有象徵意義的金鼎已成,無爲而治的理念與天道相合。 帝王的容顏如同明亮的太陽,遠望具茨山的東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帝在具茨山的神祕景象,通過神話傳說中的元素,如神芝籙、大隗宮、白雲、黃蓋等,構建了一個莊嚴而神祕的帝王世界。詩中「龍顏如皦日」一句,以太陽的光輝比喻黃帝的威嚴,形象生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黃帝的崇敬之情,同時也體現了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