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雁門贈陳祺公使君

武安方略在,烽鼓坐來消。 犄角三關壯,憑陵萬里驕。 鐃歌開樂府,羽獵會嫖姚。 慘淡黃雲外,天盤八月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烽鼓:古代邊防報警用的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擊鼓叫鼓。
  • 犄角:指角落,這裏比喻軍事上的夾擊或牽制。
  • 三關:指古代三個重要的關隘,具體指哪三個關隘有多種說法,這裏泛指邊關要塞。
  • 憑陵:倚仗,憑藉。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用於軍樂。
  • 羽獵:古代帝王狩獵時,士卒揹負羽箭隨從,稱爲羽獵。
  • 嫖姚:古代對勇猛的將領的稱呼,這裏指英勇的將領。
  • 黃雲:指邊塞的風沙,因沙塵呈黃色,故稱黃雲。
  • 天盤:指天空。
  • :一種猛禽,即雀鷹。

翻譯

武安的方略就在眼前,烽火和鼓聲似乎坐下來就消失了。 邊關的角落三關顯得雄壯,憑藉這萬里邊疆的驕傲。 鐃歌開啓了樂府的樂章,羽獵的盛會聚集了英勇的將領。 在慘淡的黃雲之外,八月的天空盤旋着雀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關的壯麗景象和軍中的豪情。詩中「烽鼓坐來消」一句,既表現了邊關的平靜,也暗含了對和平的期盼。通過「犄角三關壯」和「憑陵萬里驕」,詩人讚美了邊關的堅固和邊疆的遼闊。後兩句則通過鐃歌和羽獵的描繪,展現了軍中的熱鬧和將領的英勇。結尾的「慘淡黃雲外,天盤八月鷂」則以邊塞特有的景象,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邊關的蒼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表達了詩人對邊關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和平的嚮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