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

風雷纏一水,松柏貫雙溪。 注向橫汾北,來從懸甕西。 霸圖煙漠漠,王跡草萋萋。 蟋蟀催遲暮,王孫思欲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環繞。
  • :穿過。
  • :流入。
  • 橫汾:汾河的橫流處。
  • 懸甕:山名,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 霸圖:指霸業的圖謀。
  • 煙漠漠:形容煙霧瀰漫。
  • 王跡:指古代帝王的蹤跡。
  • 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蟋蟀:一種昆蟲,常在秋天鳴叫。
  • 催遲暮:催促時光流逝,指秋天的到來。
  • 王孫:泛指貴族子弟。
  • 思欲迷:思緒紛亂,感到迷茫。

翻譯

風和雷環繞着一條水流,松樹和柏樹穿過兩條溪流。 水流從懸甕山的西邊流來,注入到汾河的北邊。 霸業的圖謀如同煙霧般瀰漫,古代帝王的蹤跡被茂盛的草木所掩蓋。 蟋蟀的鳴叫催促着秋天的到來,貴族子弟的思緒紛亂,感到迷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晉祠的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蹟,通過風雷、松柏、水流等自然元素,以及霸圖、王跡等歷史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哀愁。詩中「蟋蟀催遲暮,王孫思欲迷」一句,巧妙地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抒發了對逝去歲月的無限懷念和對未來道路的迷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滄桑感和人生哲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