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縣令王從仕新建公宅

雲斤月斧夜丁丁,大廈高堂不日成。 窗戶靜涵秋月冷,檐檻高引曉風清。 湯山嵐氣鬱和氣,凍水河聲詠政聲。 五褲民歌怨來晚,好磨翠琰刻佳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雲斤月斧:比喻建築工具,如雲般輕盈,如月般明亮。
  • 夜丁丁:形容夜間施工的聲音。
  • 大廈高堂:指宏偉的建築。
  • 不日成:不久就建成。
  • 窗戶靜涵秋月冷:窗戶靜靜地包含着秋月的冷清。
  • 檐檻高引曉風清:檐下的欄杆高高地引導着清晨的涼風。
  • 湯山嵐氣鬱和氣:湯山的霧氣鬱鬱蔥蔥,和諧的氣氛。
  • 凍水河聲詠政聲:冰凍的河水聲似乎在歌頌政治的清明。
  • 五褲民歌怨來晚:五褲,指百姓。民歌中表達了對官員來晚的怨言。
  • 好磨翠琰刻佳名:翠琰,指美玉。意爲好好地雕刻美玉,留下美好的名聲。

翻譯

夜間的建築聲如雲般輕盈,如月般明亮,叮叮作響,宏偉的建築不久就建成了。窗戶靜靜地包含着秋月的冷清,檐下的欄杆高高地引導着清晨的涼風。湯山的霧氣鬱鬱蔥蔥,和諧的氣氛,冰凍的河水聲似乎在歌頌政治的清明。百姓的歌聲中表達了對官員來晚的怨言,希望好好地雕刻美玉,留下美好的名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縣令王從仕新建公宅的場景,通過夜晚的建築聲、秋月的冷清、清晨的涼風等自然景象,以及湯山的霧氣和凍水的河聲,展現了建築的宏偉與環境的和諧。詩中「五褲民歌怨來晚」一句,反映了百姓對官員的期待,而結尾的「好磨翠琰刻佳名」則表達了希望官員能夠留下美好名聲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讚美了建築的壯麗,也寄託了對官員的美好期望。

王士元

元臨汾人,字拙庵,號具川道人。仁宗延祐二年進士,知吉州。歷官風憲,遷國子司業,以崇文少監致仕。有《拙庵集》。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