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南山雲二首
晨起無一事,坐看南山雲。
爲雨殆可必,盎然心自欣。
耕疇已久捐,稔歲猶願聞。
匪惟救阨餒,兼足蘇惔焚。
升降地天泰,兌艮通氤氳。
高能以虛受,能下斯爲君。
宇宙儻非爾,函靈焉不僨。
吾生與草木,幸茲同芳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殆 (dài):大概,可能。
- 盎然 (àng rán):形容心情愉快,充滿生機的樣子。
- 稔嵗 (rěn suì):豐收的年份。
- 阨餒 (è něi):睏苦飢餓。
- 囌惔焚 (sū dàn fén):使心情平靜,消除煩惱。
- 兌艮 (duì gèn):《易經》中的兩個卦象,兌爲澤,艮爲山,這裡指天地間的和諧。
- 氤氳 (yīn yūn):形容菸霧或雲氣彌漫的樣子。
- 函霛 (hán líng):指宇宙間的生命力。
- 僨 (fèn):崩潰,燬滅。
繙譯
早晨起來無所事事,坐著觀賞南山的雲彩。 雲彩可能會變成雨水,心中自然感到愉悅。 耕田已經很久沒有進行了,但仍然希望聽到豐收的消息。 這不僅僅是爲了解救睏苦飢餓,也足以平複內心的煩惱。 天地間的和諧,如同兌卦和艮卦相通,充滿了氤氳之氣。 高処能夠虛心接受,能夠低下才是真正的君王。 如果宇宙不是這樣,那麽宇宙間的生命力怎能不崩潰呢? 我與草木一樣,有幸在這芳香中生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靜坐觀賞南山雲彩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諧與生命力的贊美。詩中“爲雨殆可必,盎然心自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期待和內心的喜悅。後文通過對天地和諧的比喻,以及對生命力的思考,深化了詩歌的主題,躰現了詩人對宇宙秩序和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