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贈吳羽士月湖大椿

· 方回
萬事平生大道杯,恍然曾過望鄉臺。 榮華外物毛端細,飄忽陽神頂上回。 羅殿堪思蠻嶠瘴,鬱儀永謝劫池灰。 何□乞我刀圭劑,同見蟠桃幾度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恍然:忽然,突然。
  • 望鄉臺:古代建築,供人登高望遠,懷念故鄉。
  • 榮華:指富貴繁華的生活。
  • 外物:身外之物,指世俗的榮華富貴。
  • 毛端:極言其細微。
  • 飄忽:形容迅速消逝。
  • 陽神:道教中指人的精神或靈魂。
  • 頂上回:指靈魂昇天。
  • 羅殿:道教中指神仙的居所。
  • 蠻嶠:指邊遠地區的山巒。
  • :指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古人認爲是瘴癘的病源。
  • 鬱儀:道教中指修煉成仙的人。
  • 劫池灰:指世界末日後的灰燼。
  • 刀圭劑:道教中指仙丹。
  • 蟠桃:神話中的仙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翻譯

一生中經歷的萬事如同大道上的酒杯,忽然間彷彿曾經登上過望鄉臺。 富貴繁華的生活如同微小的塵埃,迅速消逝的靈魂在頭頂上升天。 羅殿讓我想起了邊遠山巒的瘴氣,修煉成仙的人永遠告別了世界末日的灰燼。 爲何不向我乞求仙丹,一同見證蟠桃樹幾度開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世俗的榮華與道教的仙境,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許多道教的意象,如「陽神頂上回」、「羅殿」、「鬱儀」等,構建了一個神祕而遙遠的仙境。末句「何□乞我刀圭劑,同見蟠桃幾度開」更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長生不老、仙境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