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送胡教諭炳文如金陵二首

· 方回
治郡愧坐嘯,歸田服躬耕。 始覺少年誤,浪作萬里行。 書傳極古汲,詞藝爭先鳴。 豈知老欲死,一事終無成。 之子初遊遠,物務思經營。 北望中原闊,東視長江傾。 金陵冠蓋地,豈無倒屣迎。 心賞少不至,謹無負平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治郡:治理郡縣。
  • 坐嘯:閒坐吟嘯,指不親理公務。
  • 歸田:回到田間,指辭官歸隱。
  • 躬耕:親自耕種。
  • 浪作:輕率地作爲。
  • 萬里行:遠行萬里。
  • 書傳:書籍和傳記。
  • 古汲:古代的汲引,指古代的學問。
  • 詞藝:文學才能。
  • 先鳴:首先發聲,指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 之子:這個人,指胡炳文。
  • 物務:事務。
  • 經營:籌劃管理。
  • 冠蓋地:指官員聚集的地方。
  • 倒屣迎:形容熱情歡迎客人。
  • 心賞:內心的欣賞。
  • 謹無:小心不要。

翻譯

治理郡縣時,我愧於閒坐吟嘯,不親理公務;歸隱田園後,我則專心躬耕。這才意識到年輕時的錯誤,輕率地遠行萬里。我曾極力研究古籍和傳記,文學才能也爭先發聲。然而,到了老年,才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胡炳文初次遠遊,開始思考籌劃各種事務。他向北望去,中原大地遼闊無垠;向東看,長江傾瀉而下。金陵是官員聚集之地,想必會有熱情的迎接。但願他能遇到真正的心儀之賞,小心不要辜負了這一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年輕時輕率行爲的反思,以及對老年時一事無成的感慨。詩中,「治郡愧坐嘯,歸田服躬耕」展現了作者對公務和田園生活的態度轉變。後文通過對胡炳文遠遊的描寫,寄託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自己人生的總結。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迴歸本真的生活哲學。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