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禊帖圖
永和九年晉癸丑,禊帖至今家家有。
遺墨一紙出昭陵,摹本宇宙同不朽。
甲子循環十六週,甫近千歲未爲久。
之字二十我諦觀,誰繪此圖誇妙手。
晉人之學吾能□,□以莊子爲六經。
大同小異立議論,漆園遺意入蘭亭。
七情靜動應萬事,一氣聚散鍾千形。
樂極必悲生必死,倏開忽闔風天螢。
豈不痛哉逸少語,畏怖生老病死苦。
掇拾釋氏之緒餘,惴惴其慄有如許。
顏瓢致樂悲安在,曾簀臨死生焉□。
短中求長斷斯文,翰墨高名萬萬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禊帖(xì tiě):古代的一種書法作品,特指晉代王羲之的《蘭亭序》。
-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這裡借指唐太宗。
- 摹本:模倣原作的複制品。
- 甲子循環:中國古代以天乾地支紀年,每六十年一個循環。
- 諦觀(dì guān):仔細觀察。
- 漆園遺意:指莊子的思想,莊子曾隱居漆園。
- 倏開忽闔(shū kāi hū hé):形容變化迅速,倏忽即逝。
- 掇拾(duō shí):拾取,收集。
- 釋氏之緒馀(shì shì zhī xù yú):指彿教的教義。
- 惴惴其慄(zhuì zhuì qí lì):形容非常害怕的樣子。
- 顔瓢致樂(yán piáo zhì lè):指顔廻的簡樸生活態度。
- 曾簀臨死(zēng zé lín sǐ):曾子臨終時整理牀蓆的故事。
繙譯
永和九年是晉朝的癸醜年,《蘭亭序》至今家家都有。從昭陵中取出的一紙遺墨,摹本遍佈宇宙,同不朽。甲子循環十六周,將近千嵗竝不算久遠。我仔細觀察這二十個“之”字,誰繪制了這幅圖畫,誇耀其妙手。晉人的學問我能理解,他們以莊子的思想爲六經。大同小異的議論,將漆園的遺意融入蘭亭。七情靜動應對萬事,一氣聚散呈現千形。樂極必悲,生必死,變化迅速如風天螢。逸少的話豈不痛哉,他畏懼生老病死的苦。收集釋氏的教義,感到非常害怕。顔廻的簡樸生活樂趣何在,曾子臨終時整理牀蓆,生死何在。短中求長,斷定此文,翰墨的高名將流傳萬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蘭亭序》的歷史廻顧,展現了晉代文化的深遠影響。詩中,“禊帖至今家家有”一句,既表達了對《蘭亭序》流傳之廣的贊歎,也隱含了對晉代文化的推崇。詩人通過對“之”字的觀察,引出了對晉人學問的思考,以及對莊子思想的尊重。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生死、變化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釋氏教義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廻顧,也是對人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