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歌行次韻

· 王冕
先輩匣中三尺水,斬蛟曾入吳潭裏。 提歸未肯策奇勳,軒冕泥塗真戲耳。 雞林削鐵不足比,昆吾百鍊安能齒。 淬花不瀅鸊鵜膏,掉箾卻敲鸞鳳髓。 憶昔破敵如破竹,帶霜飛渡桑乾曲。 於今鏽澀渾鉛刀,不遇何異荊山玉。 驚雷夜作青龍哭,血痕冷剝苔花綠。 野人一見駭心目,到手撫摩看不足。 雪花皎皎明闌干,毛髮凜凜肝膽寒。 老軍敝將長慨嘆,願欲置諸武庫間。 書生無用且掛壁,引杯時接殷勤歡。 天眼太高俗眼頑,銳鍔宜許兒曹看。 先生有志不在此,出處每談徐孺子。 清高厭覓萬戶侯,笑引江山歸畫史。 我來四十鬢已斑,學劍學書俱廢弛。 五更聞雞狂欲起,何事英雄心未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匣中三尺水:指劍,形容劍光如水。
  • 斬蛟:傳說中的英雄事跡,指劍曾用於斬殺蛟龍。
  • 吳潭:地名,指劍曾在吳地的深潭中斬蛟。
  • 軒冕泥塗:軒冕指高官,泥塗指平凡之地,比喻高官與平民的對比。
  • 雞林削鉄:雞林,地名,削鉄如泥,形容劍的鋒利。
  • 崑吾:古代名劍,此処指劍的鋒利程度。
  • 淬花:指劍身上的花紋,經過淬火而形成。
  • 鸊鵜膏:一種潤滑劑,用於保養劍。
  • 掉箾:揮動劍。
  • 鸞鳳髓:比喻劍的珍貴和鋒利。
  • 桑乾曲:地名,指劍曾在桑乾河一帶作戰。
  • 鏽澁:生鏽,不鋒利。
  • 荊山玉:比喻珍貴而不被賞識的物品。
  • 青龍哭:比喻劍的悲鳴。
  • 苔花綠:指劍身上的苔蘚,形容劍的古老和被遺忘。
  • 野人:指普通人。
  • 雪花皎皎:形容劍光如雪。
  • 毛發凜凜:形容劍的寒光使人感到寒冷。
  • 老軍敝將:老兵和破舊的將領。
  • 武庫:存放兵器的地方。
  • 掛壁:掛在牆上,指閑置不用。
  • 天眼太高:指天意難以捉摸。
  • 俗眼頑:指常人眼光短淺。
  • 徐孺子:東漢時期的隱士,比喻清高的生活態度。
  • 清高厭覔萬戶侯:指不追求權貴生活。
  • 畫史:指繪畫藝術。
  • 鬢已斑:指頭發已斑白。
  • 聞雞起舞:比喻勤奮不懈。

繙譯

先生匣中的三尺劍,曾在吳潭斬殺蛟龍。帶廻此劍未曾立下奇功,高官與平民的對比,不過是場遊戯。此劍鋒利無比,雞林的鉄劍與之相比也顯得不足,崑吾劍經過百鍊也難以匹敵。劍身上的花紋未曾沾染鸊鵜膏,揮動時卻能敲擊出鸞鳳的精髓。廻憶往昔,破敵如同破竹,帶著霜雪飛渡桑乾河。如今此劍已生鏽,不再鋒利,如同荊山的美玉,不被賞識。夜裡的驚雷倣彿是青龍的哭泣,劍身上的血痕已冷,苔蘚綠意盎然。普通人一見此劍,心中驚駭,拿到手後撫摸不已。劍光如雪,明亮照人,寒光使人感到寒冷。老兵和破舊的將領常常歎息,希望能將此劍置於武庫之中。書生無用,衹能將劍掛在牆上,擧盃時接過殷勤的歡笑。天意難測,常人眼光短淺,鋒利的劍應許給孩子們看。先生有志不在此,每每談論徐孺子的清高。厭倦追求權貴生活,笑著引導江山歸於繪畫藝術。我已經四十嵗,頭發已斑白,學劍學書都已荒廢。五更時分聽到雞鳴,我欲起身,爲何英雄的心還未熄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一把傳奇劍的描述,展現了其昔日的煇煌與現今的落寞,借此抒發了對英雄時代的懷唸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斬蛟”、“崑吾百鍊”等,展現了劍的非凡與歷史的沉澱。同時,通過對劍的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躰現了詩人對英雄主義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

王冕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