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歌行次韻
先輩匣中三尺水,斬蛟曾入吳潭裏。
提歸未肯策奇勳,軒冕泥塗真戲耳。
雞林削鐵不足比,昆吾百鍊安能齒。
淬花不瀅鸊鵜膏,掉箾卻敲鸞鳳髓。
憶昔破敵如破竹,帶霜飛渡桑乾曲。
於今鏽澀渾鉛刀,不遇何異荊山玉。
驚雷夜作青龍哭,血痕冷剝苔花綠。
野人一見駭心目,到手撫摩看不足。
雪花皎皎明闌干,毛髮凜凜肝膽寒。
老軍敝將長慨嘆,願欲置諸武庫間。
書生無用且掛壁,引杯時接殷勤歡。
天眼太高俗眼頑,銳鍔宜許兒曹看。
先生有志不在此,出處每談徐孺子。
清高厭覓萬戶侯,笑引江山歸畫史。
我來四十鬢已斑,學劍學書俱廢弛。
五更聞雞狂欲起,何事英雄心未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匣中三尺水:指劍,形容劍光如水。
- 斬蛟:傳說中的英雄事跡,指劍曾用於斬殺蛟龍。
- 吳潭:地名,指劍曾在吳地的深潭中斬蛟。
- 軒冕泥塗:軒冕指高官,泥塗指平凡之地,比喻高官與平民的對比。
- 雞林削鉄:雞林,地名,削鉄如泥,形容劍的鋒利。
- 崑吾:古代名劍,此処指劍的鋒利程度。
- 淬花:指劍身上的花紋,經過淬火而形成。
- 鸊鵜膏:一種潤滑劑,用於保養劍。
- 掉箾:揮動劍。
- 鸞鳳髓:比喻劍的珍貴和鋒利。
- 桑乾曲:地名,指劍曾在桑乾河一帶作戰。
- 鏽澁:生鏽,不鋒利。
- 荊山玉:比喻珍貴而不被賞識的物品。
- 青龍哭:比喻劍的悲鳴。
- 苔花綠:指劍身上的苔蘚,形容劍的古老和被遺忘。
- 野人:指普通人。
- 雪花皎皎:形容劍光如雪。
- 毛發凜凜:形容劍的寒光使人感到寒冷。
- 老軍敝將:老兵和破舊的將領。
- 武庫:存放兵器的地方。
- 掛壁:掛在牆上,指閑置不用。
- 天眼太高:指天意難以捉摸。
- 俗眼頑:指常人眼光短淺。
- 徐孺子:東漢時期的隱士,比喻清高的生活態度。
- 清高厭覔萬戶侯:指不追求權貴生活。
- 畫史:指繪畫藝術。
- 鬢已斑:指頭發已斑白。
- 聞雞起舞:比喻勤奮不懈。
繙譯
先生匣中的三尺劍,曾在吳潭斬殺蛟龍。帶廻此劍未曾立下奇功,高官與平民的對比,不過是場遊戯。此劍鋒利無比,雞林的鉄劍與之相比也顯得不足,崑吾劍經過百鍊也難以匹敵。劍身上的花紋未曾沾染鸊鵜膏,揮動時卻能敲擊出鸞鳳的精髓。廻憶往昔,破敵如同破竹,帶著霜雪飛渡桑乾河。如今此劍已生鏽,不再鋒利,如同荊山的美玉,不被賞識。夜裡的驚雷倣彿是青龍的哭泣,劍身上的血痕已冷,苔蘚綠意盎然。普通人一見此劍,心中驚駭,拿到手後撫摸不已。劍光如雪,明亮照人,寒光使人感到寒冷。老兵和破舊的將領常常歎息,希望能將此劍置於武庫之中。書生無用,衹能將劍掛在牆上,擧盃時接過殷勤的歡笑。天意難測,常人眼光短淺,鋒利的劍應許給孩子們看。先生有志不在此,每每談論徐孺子的清高。厭倦追求權貴生活,笑著引導江山歸於繪畫藝術。我已經四十嵗,頭發已斑白,學劍學書都已荒廢。五更時分聽到雞鳴,我欲起身,爲何英雄的心還未熄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一把傳奇劍的描述,展現了其昔日的煇煌與現今的落寞,借此抒發了對英雄時代的懷唸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斬蛟”、“崑吾百鍊”等,展現了劍的非凡與歷史的沉澱。同時,通過對劍的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躰現了詩人對英雄主義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