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司王起

· 盧肇
嵩高降德爲時生,洪筆三題造化名。 鳳詔佇歸專北極,驪珠搜得盡東瀛。 褒衣已換金章貴,禁掖曾隨玉樹榮。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間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嵩高:即嵩山,五嶽之一,位於今河南省登封市。
  • 洪筆:大筆,比喻文才。
  • 造化:指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
  • 鳳詔:指皇帝的詔書。
  • 佇歸:等待歸來。
  • 北極:指朝廷。
  • 驪珠: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的珠,比喻優秀的人才。
  • 東瀛:指東海,這裡比喻遠方。
  • 褒衣:古代一種寬大的禮服。
  • 金章:金質的官印。
  • 禁掖:宮中的旁捨,泛指皇宮。
  • 玉樹:比喻才貌之美。
  • 青衿:古代學子穿的青色衣服,這裡指學子。
  • 柳間營:柳樹間的營地,比喻學府。

繙譯

嵩山降下的德才之士,爲時代而生,以宏偉的筆觸三次題寫,成就了不朽的名聲。皇帝的詔書等待著他歸朝,專門在朝廷中佔據一蓆之地,如同在東海深処搜尋到珍貴的驪珠。換上了華貴的褒衣,珮戴著金質的官印,曾在皇宮中隨著玉樹般的才子榮耀一時。明日定會知道,他將與我們一同珮戴相印,新入學的學子們穿著青色的衣袍,整齊地排列在柳樹間的學府中。

賞析

這首詩是盧肇對王起的贊美之作,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表達了對其才華和地位的崇敬。詩中“嵩高降德”、“洪筆三題”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王起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後文通過“鳳詔”、“驪珠”等比喻,進一步強調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性和對國家人才的貢獻。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對王起的敬仰,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對才華和功名的曏往。

盧肇

盧肇

唐袁州宜春人,一作望蔡人,字子發。武宗會昌三年,進士狀元及第。初爲鄂嶽盧商從事,其後江陵節度裴休、太原節度盧簡求奏爲門吏。後除著作郎,充集賢院直學士。懿宗鹹通中,歷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卒。初李德裕謫袁州長史,殊遇肇。及德裕入相,肇絕無依附。有《文標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