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嵩高:即嵩山,五嶽之一,位於今河南省登封市。
- 洪筆:大筆,比喻文才。
- 造化:指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
- 鳳詔:指皇帝的詔書。
- 佇歸:等待歸來。
- 北極:指朝廷。
- 驪珠: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的珠,比喻優秀的人才。
- 東瀛:指東海,這裡比喻遠方。
- 褒衣:古代一種寬大的禮服。
- 金章:金質的官印。
- 禁掖:宮中的旁捨,泛指皇宮。
- 玉樹:比喻才貌之美。
- 青衿:古代學子穿的青色衣服,這裡指學子。
- 柳間營:柳樹間的營地,比喻學府。
繙譯
嵩山降下的德才之士,爲時代而生,以宏偉的筆觸三次題寫,成就了不朽的名聲。皇帝的詔書等待著他歸朝,專門在朝廷中佔據一蓆之地,如同在東海深処搜尋到珍貴的驪珠。換上了華貴的褒衣,珮戴著金質的官印,曾在皇宮中隨著玉樹般的才子榮耀一時。明日定會知道,他將與我們一同珮戴相印,新入學的學子們穿著青色的衣袍,整齊地排列在柳樹間的學府中。
賞析
這首詩是盧肇對王起的贊美之作,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表達了對其才華和地位的崇敬。詩中“嵩高降德”、“洪筆三題”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王起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後文通過“鳳詔”、“驪珠”等比喻,進一步強調了其在朝廷中的重要性和對國家人才的貢獻。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對王起的敬仰,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對才華和功名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