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過昭陵

· 劉滄
寢廟徒悲劍與冠,翠華龍馭杳漫漫。 原分山勢入空塞,地匝鬆陰出晚寒。 上界鼎成雲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那堪獨立斜陽裏,碧落秋光煙樹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寢廟:指帝王的陵墓。
  • 翠華:皇帝儀仗中一種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
  • 龍馭:指皇帝的車駕。
  • 杳漫漫:形容遙遠無邊。
  • 空塞:空曠的邊塞。
  • 地匝:地面上環繞。
  • 鬆陰:松樹的陰影。
  • 上界:指天界。
  • 鼎成:古代傳說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後世因以鼎成表示國家建立。
  • 雲縹緲:形容雲霧繚繞,不清晰。
  • 西陵:指西方的陵墓,這裏可能指昭陵。
  • 舞罷:舞蹈結束。
  • 淚闌干:淚水縱橫的樣子。
  • 碧落:天空。
  • 煙樹:被煙霧籠罩的樹木。

翻譯

陵墓中只留下悲涼的劍與冠,皇帝的儀仗已遠去,遙遠無邊。 山勢延伸至空曠的邊塞,松樹的陰影環繞,晚風帶來寒意。 天界的鼎象徵着國家的建立,雲霧繚繞,西方的陵墓中,舞蹈結束,淚水縱橫。 怎能忍受獨自站在斜陽下,天空中的秋光與煙霧籠罩的樹木殘破不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過昭陵時的淒涼景象,通過對陵墓、山勢、鬆陰等自然元素的描寫,傳達出深沉的哀思和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詩中「寢廟徒悲劍與冠」一句,即以劍與冠象徵逝去的帝王,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後文通過對天界與西陵的對比,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哀愁的情緒。結尾的「碧落秋光煙樹殘」則以景結情,將孤獨與淒涼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讀者在秋日的斜陽與煙樹中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無盡哀愁。

劉滄

唐汶陽人,字蘊靈。體貌魁梧,善飲酒,尚氣節,好論古今事。工詩,尤長七律。屢舉進士,宣宗八年方及第,時發已白。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有《劉滄詩》一卷。 ► 102篇诗文

劉滄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