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

· 沈周
堂封千代失嵯峨,高樹平來草漫坡。 白馬蕭蕭行客路,黃牛呃呃牧兒歌。 只今麗石文章少,奈爾空山風雨多。 聞道昭陵亦如此,傷情不必問誰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 漫坡:遍佈的山坡。
  • 蕭蕭:形容風聲或馬鳴聲。
  • 呃呃:形容牛叫聲。
  • 麗石:美麗的石頭,這裡指墓碑。
  •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這裡泛指古代帝王的陵墓。
  • 傷情:悲傷的情感。

繙譯

古墓的封土歷經千年已不再高聳,高大的樹木和平坦的草地遍佈山坡。 馬匹在風中蕭蕭作響,行走在客路上,黃牛發出呃呃的叫聲,伴隨著牧童的歌聲。 如今,美麗的墓碑上文字已稀少,盡琯空山中的風雨頻繁。 聽說昭陵也如此荒涼,悲傷之情油然而生,無需詢問是誰的墓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墓的荒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堂封千代失嵯峨”一句,既描繪了古墓封土的衰敗,也隱喻了歷史的消逝。後文通過對白馬、黃牛等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古墓荒涼的傷感。結尾提到昭陵,將個人情感陞華爲對所有古代帝王陵墓的哀思,增強了詩歌的普遍性和感染力。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