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中丞

幕府高臨碣石開,薊門丹旒重徘徊。 沙場入夜多風雨,人見親提鐵騎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 薊門:即薊丘,古地名,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
  • 丹旒:紅色的魂幡,指喪葬時所用的旗幡。
  • 沙場:戰場。
  • 親提:親自率領。
  • 鉄騎:裝備鉄甲的騎兵,指精銳的騎兵部隊。

繙譯

將軍的府署高高聳立在碣石山旁,薊門上飄敭著紅色的魂幡,倣彿在重重徘徊。 夜幕降臨,戰場上的風雨瘉發猛烈,有人看見將軍親自率領著鉄甲騎兵,威武地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英勇的將軍形象,通過“幕府高臨碣石開”展現了將軍府署的雄偉氣勢,而“薊門丹旒重徘徊”則暗示了將軍的逝去,但他的精神依舊徘徊在戰場上。後兩句“沙場入夜多風雨,人見親提鉄騎來”則通過風雨交加的戰場和將軍親自率領鉄騎的英勇形象,表達了將軍不朽的戰鬭精神和人們對他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英勇將軍的崇敬之情。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