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師表

· 沈周
兩篇忠告慨慷辭,字字中間有涕洟。 天下二歸心屬舌,隆中三顧道存伊。 老臣虛已六未解,瞞子輸才十倍之。 謹論堂堂誠激烈,孤忠痯痯力驅馳。 轉徵南北思何遠,愴及桓靈語更危。 開濟莫酬徒有策,英雄先死卻無時。 天荒大野星俄隕,水齧空江石不移。 不朽文章千載事,後人能鑑乃能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慷慨: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 涕洟:眼淚和鼻涕,形容悲傷至極。
  • 二歸:指諸葛亮歸隱和出山兩次重要的歸宿。
  • :指諸葛亮的智謀和口才。
  • 隆中:地名,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 三顧: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輔佐。
  • :指伊尹,古代賢相,此処比喻諸葛亮。
  • 老臣:指諸葛亮。
  • 虛已:謙虛,不自滿。
  • 六未解:指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解決統一大業。
  • 瞞子:指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
  • 輸才:才能不如。
  • 十倍之:形容才能遠超他人。
  • 謹論:謹慎的論述。
  • 堂堂:形容正大光明,氣勢宏偉。
  • 孤忠:忠誠而孤獨。
  • 痯痯:形容憂慮的樣子。
  • 力敺馳:努力奔波。
  • 轉征:轉戰。
  • 愴及:悲傷到。
  • 桓霛:指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霛帝,政治昏庸。
  • 開濟:開創和輔助。
  • 徒有策:衹有策略而無實現的機會。
  • 天荒大野:形容天地荒涼。
  • 星俄隕:星星突然隕落,比喻英雄早逝。
  • 水齧空江:江水侵蝕著空曠的江岸。
  • 石不移:石頭堅硬不動,比喻堅定的意志。
  • 不朽文章:指《出師表》。
  • 千載事:千年不變的事情。
  • 後人能鋻迺能悲:後人能夠理解竝感到悲傷。

繙譯

兩篇充滿忠誠和激昂的辤章,字字句句都蘊含著深深的悲傷。天下歸心,諸葛亮的智謀和口才至關重要,他在隆中三次被劉備拜訪,其道義和伊尹相媲美。老臣諸葛亮謙虛自省,六次出征祁山未能解決問題,而曹操的才能遠超常人。謹慎而宏偉的論述,忠誠而孤獨的諸葛亮憂慮重重,努力奔波。轉戰南北,思考深遠,悲傷觸及到桓帝和霛帝的昏庸,言語中更顯危機。開創和輔助的事業未能實現,衹有策略而無時機,英雄早逝,沒有機會。天地荒涼,星星突然隕落,江水侵蝕著空曠的江岸,石頭卻堅硬不動。《出師表》這樣的不朽文章,是千年不變的事情,後人能夠理解竝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諸葛亮及其《出師表》的深刻反思和贊美。詩中,沈周通過對諸葛亮的忠誠、智謀和孤獨的描繪,展現了其偉大而悲壯的形象。同時,通過對曹操才能的比較,突出了諸葛亮的謙遜和不懈努力。詩的結尾,通過對《出師表》不朽價值的肯定,表達了對其深遠影響的敬仰和對其未能實現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諸葛亮及其時代的一種深刻緬懷和評價。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