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后陳命美貽詩問病次韻答之

嘗聞海立疑生腳,更訝山移恰有靈。 木杪翻濤飢鶻叫,石林開隧毒龍經。 愁看積靄屯空閣,忽見微霞抹遠汀。 瘦骨似嫌風力健,呼童糊紙補窗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颶風:指強烈的熱帶風暴。
  • 陳命美: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貽詩:贈送詩歌。
  • 次韻:依照原詩的韻腳作詩。
  • 海立:形容海浪洶涌,如同站立。
  • 疑生腳:形容海浪洶涌,彷彿有腳在行走。
  • 山移:形容山體移動,這裏指山體因風暴而顯得搖晃。
  • 恰有靈:恰好有靈動之感。
  • 木杪:樹梢。
  • 翻濤:波濤翻滾。
  • 飢鶻:飢餓的鷹。
  • 石林:石頭的森林,形容石頭衆多。
  • 開隧:開闢隧道,這裏形容石頭被風吹開的樣子。
  • 毒龍經:傳說中的龍經過的地方。
  • 積靄:積聚的霧氣。
  • 空閣:空曠的樓閣。
  • 微霞:微弱的霞光。
  • 遠汀:遠處的岸邊。
  • 瘦骨:形容身體瘦弱。
  • 風力健:風力強勁。
  • 糊紙:用紙糊住。
  • 窗櫺:窗戶的格子。

翻譯

曾聽說海浪洶涌如站立,更驚訝山體移動似有靈。 樹梢上波濤翻滾,飢餓的鷹在叫,石林中石頭被風吹開,彷彿毒龍經過。 憂愁地看着積聚的霧氣在空曠的樓閣上,忽然看到微弱的霞光抹過遠處的岸邊。 瘦弱的身體似乎嫌風力太強,叫來童僕用紙糊住窗戶的格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颶風過後的景象,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感受。詩中,「海立」、「山移」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風暴的猛烈,而「木杪翻濤」、「石林開隧」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象的變化來反映風暴的影響。後兩句轉向詩人自身的感受,以「瘦骨似嫌風力健」表達了對風暴的無力感,而「呼童糊紙補窗櫺」則是對現實生活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安寧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