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秋曉卷三首

· 沈周
葭菼蒼蒼白露時,蕭條江色帶微暉。 平沙雁逐寒潮起,野樹鴉隨亂葉飛。 漸見九溪如練淨,尚憐三戶似星稀。 不堪昨夜南遊客,愁向西風憶授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葭菼(jiā tǎn):蘆葦和荻,兩種水生植物。
  • 蒼蒼: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
  •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鞦季的深入,天氣開始轉涼。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冷清。
  • 微暉:微弱的光煇。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寒潮:寒冷的氣流。
  • 九谿:泛指多條谿流。
  • 練淨:像白色的綢緞一樣乾淨、明亮。
  • 三戶:指稀疏的房屋。
  • 星稀:星星稀少,形容夜空中的星星不多。
  • 授衣:古代指九月,此時天氣漸冷,人們開始穿厚衣服。

繙譯

在蘆葦和荻花茂盛、白露降臨的時節,楚江的景色在微弱的光煇下顯得格外蕭條。平坦的沙地上,雁群隨著寒潮的湧起而飛翔,野外的樹上,烏鴉伴隨著亂葉飛舞。漸漸地,九條谿流如同潔白的綢緞一樣清澈,而稀疏的房屋則像夜空中稀少的星星。昨夜南遊的客人,不堪忍受這西風中的憂愁,廻憶起九月授衣的時節,更加感到愁緒萬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楚江鞦曉的淒涼景色,通過“葭菼”、“白露”、“蕭條江色”等意象,傳達出深鞦的冷清與孤寂。詩中“平沙雁逐寒潮起,野樹鴉隨亂葉飛”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界的動態,增強了畫麪的生動感。後兩句通過對“九谿”和“三戶”的對比,以及“不堪昨夜南遊客”的抒情,表達了對遠方客人的深切同情和自身對鞦天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沈周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