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理之赴孔林書新廟碑

· 沈周
王子嗜字學,闔戶攻古籀。 曾莫求人知,摸拓烏衫袖。 發緒到秦封,探賾更周狩。 前年靈光菑,再搆初觀復。 工訖乃紀載,伐石獲良琇。 鉅公實脩辭,摽美書豈後。 遠檄舉王子,憲撫識不謬。 膏車未謀人,徑作千里就。 聖德無假託,高揭有永壽。 譬雖袞裳貴,亦見附繪繡。 握筆敬在先,書法要締究。 匪徒求嫵媚,結體務莊厚。 老夫愛莫助,贈言恃惟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闔戶:閉門。
  • :鑽研。
  • 古籀:古代的篆書。
  • 摸拓:摹寫拓印。
  • 烏衫袖:黑色的衣袖,這裏指書寫時墨跡沾染的衣袖。
  • 發緒:開始。
  • 秦封:秦朝的封地或文物。
  • 探賾:深入探究。
  • 周狩:周朝的狩獵,這裏指周朝的文物。
  • 靈光:指孔子廟的靈光殿。
  • :災禍。
  • 再搆:再次建造。
  • 紀載:記載。
  • 伐石:採石。
  • 良琇:優質的玉石。
  • 鉅公:重要的官員。
  • 脩辭:修飾文辭。
  • 摽美:標榜美好。
  • 憲撫:指地方官員。
  • 膏車:給車軸上油,準備出行。
  • 高揭:高高掛起。
  • 永壽:長久的壽命,這裏指長久的榮耀。
  • 袞裳:古代帝王的禮服。
  • 附繪繡:附加的裝飾。
  • 握筆:執筆。
  • 書法:書寫藝術。
  • 締究:深入研究。
  • 嫵媚:美麗動人。
  • 結體:字的結構。
  • 莊厚:莊重厚實。
  • 恃惟舊:依賴舊日的情誼。

翻譯

王子對書法有着濃厚的興趣,閉門不出,專心研究古代的篆書。他曾不求人知,只是默默地摹寫拓印,以至於墨跡沾滿了黑色的衣袖。他從秦朝的文物開始研究,深入探究到周朝的文物。前年,孔子廟的靈光殿遭受了災禍,再次建造後,完工並記載下來,採石得到了優質的玉石。重要的官員親自修飾文辭,標榜美好的書法自然不會落後。遠方的命令指派了王子,地方官員認識到他的才華不凡。他未與人商量,就徑直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聖德無需假託,高掛的榮耀將長久不衰。就像雖然穿着帝王的禮服尊貴,也需要附加的裝飾。執筆之前要先心存敬意,書法藝術要深入研究。不僅僅追求美麗動人,字的結構務必要莊重厚實。我雖愛莫能助,但依賴舊日的情誼,贈言給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子對書法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以及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和被認可的過程。詩中通過「闔戶攻古籀」、「摸拓烏衫袖」等細節,生動地展現了王子的專注和勤奮。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書法藝術的尊重和推崇,強調了書法不僅僅是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莊重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王子書法成就的讚頌,也是對書法藝術價值的肯定。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