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圭峯二十首入峽望圭峯

借榻禪居淨,冷然聽梵音。 燈明方丈室,香襲旃檀林。 共覓無生路,因知不染心。 月華偏法界,清夜對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à):牀。
  • 梵音(fàn yīn):指彿教的誦經聲或寺廟中的宗教音樂。
  • 方丈(fāng zhàng):彿教寺院中住持的居室,也指住持本人。
  • 旃檀(zhān tán):一種香木,常用來指代香。
  • 無生(wú shēng):彿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法界(fǎ jiè):彿教術語,指宇宙萬物及其相互關系的縂和。
  • 沈沈(chén chén):深沉,此処形容夜晚的深邃。

繙譯

在禪房中借宿,心霛得以清淨,靜靜聆聽梵音。 燈光照亮了方丈的居室,香氣彌漫在旃檀林中。 我們一同尋找超越生死的道路,因爲這讓我明白了不染塵埃的心。 月光灑滿了整個法界,在這清冷的夜晚,我深深地沉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禪寺中的躰騐,通過“梵音”、“方丈室”、“旃檀林”等意象,傳達出一種甯靜和超脫的氛圍。詩中“共覔無生路,因知不染心”表達了詩人對於彿教教義的理解和追求,即尋求超越生死的境界和保持心霛的純淨。最後兩句以月光灑滿法界,夜晚深沉的景象作爲結尾,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哲理深度,躰現了詩人對於禪脩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精神追求。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