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祀歸得賜暖耳詩和方石韻四首

拂面寒生雪後芃,十金貂價豈容辭。 鵔鸃只解戎冠着,狐貉空隨獵馬騎。 禮重鄘人歌鼠日,功多楊子拔毛時。 君恩不與炎涼變,欲和唐宮賜葛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陵祀: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儀式。
  • 賜暖耳:賜予保暖的耳套。
  • 方石韻:指按照方石的韻腳作詩。
  • (péng):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貂價:指貂皮的價值。
  • 鵔鸃(jùn yí):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此處可能指某種華貴的裝飾。
  • 戎冠:武士的頭盔。
  • 狐貉:狐狸和貉的皮毛,常用來製作衣物。
  • 鄘人歌鼠日: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指對小人的諷刺。
  • 楊子拔毛:指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的哲學觀點。
  • 唐宮賜葛詩:指唐代宮廷中賜予葛布的詩。

翻譯

雪後寒風拂面,草木茂盛,貂皮價值千金,豈能推辭。 鵔鸃只配裝飾武士的頭盔,狐貉皮毛只能隨獵馬騎行。 禮儀之重,如同鄘人歌頌鼠日,功績之多,猶如楊子拔毛之時。 君恩不會隨世態炎涼而變,我欲和唐宮賜葛之詩,表達對君恩的感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雪後寒冷的景象,以及對貂皮、鵔鸃、狐貉等貴重物品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君恩的珍視和對禮儀的尊重。詩中「君恩不與炎涼變」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君恩不變的信念,以及對唐宮賜葛詩的嚮往,體現了詩人深厚的忠誠與感恩之情。

李東陽

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爲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諡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