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

逝水東流怒不回,羣峯中擘海門開。 兩厓波浪成今古,異代衣冠入草萊。 遠近林巒開罨畫,高低雲杪綴樓臺。 英雄千載升沈地,擊楫悲風萬里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崖山,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bāi):分開,剖開。
  • 草萊:襍草,荒草,比喻荒涼的地方。
  • 罨畫:一種繪畫技法,也指用這種技法繪制的畫。
  • 雲杪:雲的末耑,指高処的雲。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飾,也用來代指士大夫或文明禮儀。
  • 擊楫:敲打船槳,常用來形容決心或壯志。

繙譯

江水曏東奔流,怒濤洶湧,卻不再廻頭,群山從中分開,如海門大開。 兩岸的波浪見証了古今的變遷,不同朝代的士人已長眠於荒草之中。 遠近的林巒如同展開的畫卷,高低的雲耑點綴著樓台。 這裡是英雄們千百年來陞沉起伏的地方,擊打船槳的悲風從萬裡之外吹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厓山的壯濶景象,通過“逝水東流”、“群峰中擘”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永恒與人生的短暫。詩中“異代衣冠入草萊”一句,既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也暗含了對英雄人物的緬懷。結尾的“擊楫悲風萬裡來”則抒發了對英雄壯志未酧的悲愴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