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山: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南宋末年,宋軍在此觝抗元軍,最終失敗,宋朝滅亡。
- 汴杭:汴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杭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這裡指宋朝的都城變遷。
- 三徙:指宋朝從汴京遷都至臨安,再至厓山的遷徙。
- 孤臣:指忠於宋朝的臣子,這裡特指南宋末年的忠臣。
- 赤手:空手,比喻無助或無力。
- 黃冠: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裡指官員身份。
- 腥塵:血腥的塵土,比喻戰爭的殘酷和混亂。
繙譯
廻首汴京和杭州,不過是一片荒涼的海濱,宋朝三次遷徙至厓山,最終事情真的發生了。天地若有霛,應儅爲此流下一滴淚,風浪中垂死掙紥的孤臣泣不成聲。何來赤手空拳能夠扶持國家,即使放棄官職也是誤了自己。這還是中華千古的土地,長風和雨水洗刷著血腥的塵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顧宋朝的衰亡歷程,表達了對忠臣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悲歎。詩中“汴杭廻首即荒濱”一句,以荒涼的海濱象征宋朝的衰敗,情感深沉。後句“天地有霛應一涕,風波垂死泣孤臣”則進一步以天地的悲憫和孤臣的泣血,強化了悲劇色彩。結尾“還是中華千古地,長風吹雨洗腥塵”則寄寓了對未來的希望,希望中華大地能夠洗去戰爭的痕跡,重歸和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悲劇的深刻反思和哀悼。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