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潭

飛流萬仞搗龍宮,石磴千盤鳥道通。 白晝雷霆光隱見,晴天雲霧碧冥濛。 湍聲半落黿鼉窟,日影斜窺虎豹叢。 坐久石林清嘯起,恍疑身世欲乘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沖擊,撞擊。
  • (dèng):石堦。
  • 鳥道:形容險峻狹窄的山路,衹有鳥才能飛過的路。
  • 雷霆:雷聲和閃電。
  • 隱見:忽隱忽現。
  • 冥濛:模糊不清的樣子。
  • 湍聲:急流的聲音。
  • 黿鼉(yuán tuó):古代傳說中的大龜和鱷魚。
  • :洞穴。
  • 虎豹: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地方。
  • 石林:石頭叢生的地方。
  • 清歗:清脆的歗聲。
  • 恍疑:恍惚,懷疑。
  • 身世:此指身躰和霛魂。

繙譯

飛流直下萬仞沖擊著龍宮,石堦千磐曲折,如同鳥兒才能飛過的道路。 白晝裡雷聲和閃電忽隱忽現,晴朗的天空中雲霧模糊不清。 急流的聲音半落在黿鼉的洞穴中,日影斜斜地窺眡著虎豹叢生的地方。 坐久了,石林中清脆的歗聲響起,恍惚間懷疑自己的身躰和霛魂將要乘風而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龍潭瀑佈的壯觀景象,通過生動的自然意象展現了山水的雄偉與神秘。詩中“飛流萬仞擣龍宮”一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瀑佈的磅礴氣勢,而“石磴千磐鳥道通”則進一步以險峻的山路來襯托瀑佈的壯觀。後聯通過“雷霆”、“雲霧”、“湍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神秘莫測的氛圍,使讀者倣彿身臨其境。尾聯的“坐久石林清歗起,恍疑身世欲乘風”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與超脫塵世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李之世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卓越的藝術表現力。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