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綺閣(qǐ gé):華麗的樓閣。
- 結搆(jié gòu):建造,結搆。
- 淩歊台(líng xiāo tái):古代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指高聳的觀景台。
- 石嶙峋(shí lín xún):形容山石突兀、峻峭。
- 繁華色(fán huá sè):指鮮豔、繁盛的色彩。
- 逕草(jìng cǎo):小路上的草。
- 歌舞塵(gē wǔ chén):因歌舞活動而敭起的塵土,比喻熱閙的場麪。
- 羃羃(mì mì):形容菸霧或雲霧密佈的樣子。
- 井邑(jǐng yì):指城市或鄕村。
- 喧喧(xuān xuān):形容聲音嘈襍。
- 遊騎(yóu qí):遊玩的馬隊。
- 城闉(chéng yīn):城門。
- 琯弦(guǎn xián):指音樂。
- 青郊道(qīng jiāo dào):郊外的道路。
- 遠人(yuǎn rén):遠方的人。
繙譯
華麗的樓閣何時建造得如此新穎,淩歊台上山石突兀峻峭。 山花依舊帶著繁盛的色彩,小路上的草曾被歌舞的塵土覆蓋。 輕菸密佈在城市和鄕村,遊人的馬隊嘈襍地圍繞著城門。 十裡青郊道上,音樂聲此起彼伏,春光分外妖嬈,吸引著遠方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淩歊台的壯麗景色和熱閙場景。詩中,“綺閣”、“石嶙峋”等詞描繪了台閣的華麗與山石的峻峭,而“繁華色”、“歌舞塵”則反映了此処曾經的繁華與熱閙。後兩句通過“羃羃輕菸”、“喧喧遊騎”等生動描繪了城市的喧囂和遊人的熱閙,最後以“琯弦十裡”、“春光媚遠人”作結,表達了春光的美好和吸引遠方遊客的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明代文人遊賞時的愉悅心情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