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客姑蘇館於僧寺昔年舍弟文度寓焉重覽壁題悽然有賦

雨塌頹垣舊徑非,化宮金像儼斜暉。 巡廊廢竈僧雛去,畫棟銜坭燕子歸。 瑞竹已隨空影沒,神鍾欲覓款文微。 西堂此際難成夢,重閱留題淚滿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頹垣(tuí yuán):倒塌的牆壁。
  • 化宮:指寺廟。
  • (yǎn):莊重、整齊的樣子。
  • 斜暉:斜陽的光輝。
  • 巡廊:巡視的走廊。
  • 廢竈:廢棄的爐竈。
  • 僧雛:年輕的僧人。
  • 畫棟:彩繪的屋樑。
  • 銜坭(xián ní):用泥土築巢。
  • 瑞竹:象徵吉祥的竹子。
  • 空影:虛幻的影子。
  • 神鍾:指寺廟中的鐘。
  • 款文:銘文,刻在鐘上的文字。
  • :模糊不清。
  • 西堂:西邊的房間。
  • 成夢:入睡做夢。
  • 留題:留下的題字或詩句。

翻譯

雨後,舊時的路徑已被倒塌的牆壁所遮蔽,寺廟中的金像在斜陽下顯得莊重而整齊。巡視着廢棄的走廊和爐竈,年輕的僧人已離去,彩繪的屋樑上,燕子用泥土築巢歸來。象徵吉祥的竹子已隨着虛幻的影子消失,寺廟中的鐘,其上的銘文也變得模糊不清。在這個西邊的房間裏,我難以入睡,再次閱讀留下的題字,淚水溼透了衣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重訪舊地時的深情。通過對頹垣、化宮金像、廢竈、畫棟等景物的細膩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變遷的感慨。詩中「瑞竹已隨空影沒,神鍾欲覓款文微」一句,巧妙地運用象徵和隱喻,傳達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愁。結尾的「重閱留題淚滿衣」更是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悲愴與不捨。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