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棲隱洞:譚先生隱居的地方。棲隱即隱居。
- 孟貫:五代宋初詩人。
- 雙鬢華:兩鬢頭髮花白。華(huā):這裏通「花」 ,指頭髮變白。
- 伐:砍伐。
- 有巢樹:有鳥窩的樹。
- 無主花:沒人認領、沒有主人的花。
- 鬆火:以松樹枝椏爲燃料的火。
翻譯
譚先生雙鬢已經花白,在幽深的山谷中與雲霞相伴安臥。他不會砍伐有鳥巢的樹木,還常常移栽那些沒有主人的花兒。春天裏,他用石頭縫中流出的泉水釀造美酒;夜晚時分,點燃松枝來煮茶。我不禁詢問在這山林中像您這樣高雅的人有多少家。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譚先生寧靜、高雅、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首聯「先生雙鬢華,深谷臥雲霞」,簡潔直白地勾勒出譚先生的形象,雙鬢花白體現其歷經歲月,而「深谷臥雲霞」則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如仙似隱的情境,點明他隱居的清幽環境,奠定了整首詩寧靜淡泊的基調。頷聯「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通過具體的行爲細節,進一步展現譚先生善良、愛惜萬物生靈的美好品行。他不忍心破壞鳥兒的巢穴,還熱衷於移種那些無人照料的花兒,凸顯其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熱愛。頸聯「石泉春釀酒,鬆火夜煎茶」描繪出譚先生詩意閒適的生活場景。春天用石間清泉釀酒,夜晚燃松枝煮茶,將自然的美好與生活的情趣完美融合,展現出一種遠離塵世喧囂、迴歸自然本真的愜意。尾聯「因問山中事,如君有幾家」,詩人以對話和感慨收筆,通過對山中像譚先生這樣隱士數量的詢問,既表達對譚先生的欽佩之情,又含蓄地流露出對這種隱居生活的嚮往,餘韻悠長,讓人不禁對這樣超脫塵世的生活充滿遐想。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空靈幽遠,塑造出一位高隱形象的譚先生,給讀者帶來清新之感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