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教坊:古代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
- 歌兒:指唱歌的兒童。
- 朝天:朝見天子,這裏指在宮廷中表演。
- 孤老人:孤獨的老人。
- 臨川:指面對江河,這裏可能指老人獨自在江邊吟詩。
- 西京寺:指長安的寺廟。
- 衆伶:衆多藝人。
- 講筵:講經說法的場所。
- 竹枝詞:一種流行於唐代民間的歌曲形式。
- 供養:這裏指用音樂或詩歌來表達對佛的敬意。
- 繩牀禪:指坐在簡陋的繩牀上修禪。
- 悵望:失望地望着。
- 三百篇:指《詩經》,共三百零五篇,這裏泛指詩歌。
翻譯
十歲的小小孩童,能歌唱得去朝見天子。 六十歲的孤獨老人,能吟詩獨自面對江河。 去年在長安的寺廟裏,衆多藝人聚集在講經的場所。 他們能唱出竹枝詞,用音樂供養坐在繩牀上的禪師。 能寫詩卻不如唱歌,我失望地望着那些詩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十歲小兒和六十歲老人的不同境遇,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感慨。小兒因能歌而得以朝見天子,老人雖能詩卻只能孤獨地面對江河,反映了社會對不同才能的重視程度。詩中「能詩不如歌」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詩人對當時社會重音樂輕詩歌現象的不滿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詩歌藝術的執着和對時代風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