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新羅

· 姚鵠
淼淼萬餘裏,扁舟發落暉。 滄溟何歲別,白首此時歸。 寒暑途中變,人煙嶺外稀。 驚天巨鰲鬥,蔽日大鵬飛。 雪入行砂屨,雲生坐石衣。 漢風深習得,休恨本心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淼淼(miǎo miǎo):形容水勢浩大。
  • 扁舟:小船。
  • 落暉:夕陽的餘暉。
  • 滄溟:大海。
  • 巨鼇(áo):傳說中的大海龜。
  • 大鵬:傳說中的大鳥,能飛翔九萬裡。
  • 砂屨(jù):沙地行走的鞋子。
  • 坐石衣:坐在石頭上,衣服被雲霧打溼。
  • 漢風:指中國文化或風俗。
  • 本心:初衷,內心的願望。

繙譯

浩渺無際的水麪,萬裡之外,一葉扁舟在夕陽的餘暉中啓航。 何時曾告別了那片蒼茫的大海,如今白發蒼蒼,正是歸鄕之時。 旅途中的寒暑交替,人菸在嶺外變得稀少。 驚天的巨鼇在海中搏鬭,遮天蔽日的大鵬展翅高飛。 雪落入了行走在沙地上的鞋子,雲霧打溼了坐在石頭上的衣裳。 深深習得了中國的風俗文化,不必遺憾本心有所違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從中國返廻新羅(今朝鮮半島)的旅途景象,通過浩渺的水麪、夕陽下的扁舟、蒼茫的大海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遼濶與孤獨。詩中“巨鼇鬭”、“大鵬飛”等神話元素,增添了詩意的壯濶與神秘。結尾処提到“漢風深習得”,表達了僧人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感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故鄕的思唸與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

姚鵠

唐蜀中人,字居雲。早年居蜀,常出入公卿間。武宗會昌三年,以李德裕薦,登進士第。懿宗鹹通十一年,累官至台州刺史。爲詩清拔。有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