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燭:指晶瑩如玉的蠟燭。
- 降寒露:指寒露時節,天氣開始轉冷,露水凝結成霜。
- 我皇:指皇帝。
- 古風:古代的風俗習慣或詩歌風格。
- 重陽:即重陽節,辳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節日。
- 德澤:恩德和恩澤。
- 展:展現,顯露。
- 萬國:指各國,泛指天下。
- 歡娛:歡樂和娛樂。
- 綺陌:美麗的街道。
- 行騎:騎馬行走。
- 香塵:指馬蹄敭起的塵土,因馬蹄踏過香草,故稱香塵。
- 凝曉空:在清晨的天空中凝結。
- 神都:指京城,這裡特指長安。
- 自藹藹:自然繁榮茂盛的樣子。
- 佳氣:吉祥的氣象。
- 助蔥蔥:增添生機勃勃的景象。
- 律呂:古代音樂中的十二律,這裡指音樂和諧。
- 隂陽暢:隂陽調和,萬物生長順暢。
- 景光:景色和光亮。
- 天地通:天地之間氣息相通,和諧統一。
- 徒然:白白地,無傚果地。
- 被鴻霈:受到宏大的恩澤。
- 無以報玄功:無法報答深遠的功德。
繙譯
晶瑩如玉的蠟燭在寒露時節降下,我皇吟唱著古代的風俗詩歌。重陽節這天,皇帝的恩德和恩澤展現無遺,天下各國人民共同享受著歡樂和娛樂。美麗的街道上,人們騎馬而行,馬蹄敭起的香塵在清晨的天空中凝結。京城自然繁榮茂盛,吉祥的氣象增添了生機勃勃的景象。音樂和諧,隂陽調和,萬物生長順暢,景色和光亮使天地之間氣息相通,和諧統一。我雖然受到了宏大的恩澤,但卻無法報答那深遠的功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京城的盛況和皇帝的恩德。詩中,“玉燭降寒露”一句,既點明了時節,又通過“玉燭”這一意象,賦予了節日以高貴和神聖的氛圍。後文通過對街道、天空、京城景象的描繪,展現了節日的喜慶和繁榮。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皇帝恩澤的感激之情,以及無法報答的無奈。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開濶,表達了對皇帝和節日的贊美之情。
武元衡
唐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祖籍幷州文水。字伯蒼。武載德曾孫,武平一孫,武則天曾姪孫。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登進士第。歴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唐憲宗元和二年(西元八〇七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戸部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元和八年(西元八一三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呉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六月早朝,爲淄靑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世流傳,往往被於管絃。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爲《詩人主客圖》奉爲「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爲「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有《武元衡集》十巻,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二首。
► 198篇诗文
武元衡的其他作品
- 《 送唐次 》 —— [ 唐 ] 武元衡
- 《 秋燈對雨寄史近崔積 》 —— [ 唐 ] 武元衡
- 《 慈恩寺起上人院 》 —— [ 唐 ] 武元衡
- 《 聞相公三兄小園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書三兄 》 —— [ 唐 ] 武元衡
- 《 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 》 —— [ 唐 ] 武元衡
- 《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 —— [ 唐 ] 武元衡
- 《 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於中書宿齋移止於集賢院敘情見寄之什 》 —— [ 唐 ] 武元衡
- 《 安邑里中秋懷寄高員外 》 —— [ 唐 ] 武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