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城闕:指京城。
- 天中:天空的中央,比喻京城位於國家的中心。
- 蓬瀛:神話中的仙境,蓬萊和瀛洲。
- 歸期:返回的日期。
- 千載鶴:傳說中仙人騎的鶴,千年一歸。
- 春至:春天到來。
- 一來朝:每年春天來朝見一次。
- 採藥:採集草藥,常指道士或仙人尋找仙草。
- 三秀:指靈芝,因其一年開花三次,故稱三秀。
- 餐霞:比喻修煉仙術,吸收天地精華。
- 九霄: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的境界。
- 參同:參悟道法,與道合一。
- 金鼎:煉丹用的鼎,象徵煉丹術。
- 燒:指煉丹。
翻譯
京城位於天地的中心,而蓬萊仙境則遠在海上。 歸來的仙鶴千年一遇,每當春天到來,它們便來朝見一次。 採集靈芝作爲藥材,修煉仙術,臥於九霄之上。 若能參悟道法,金鼎煉丹,正等待着你去點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玄同真人李抱朴前往灊山仙祠的情景,通過對比京城與仙境的遙遠,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修煉成仙的渴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如千載鶴、三秀、餐霞等,展現了道教修煉的神祕與高遠。最後兩句「參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燒」,既表達了對李抱朴修煉成果的期待,也體現了詩人對道教修煉的深刻理解。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爲唐明皇。清朝爲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爲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爲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爲太上皇。762年病逝,葬於泰陵。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