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貢焙歌
註釋
- 貢焙:向朝廷進獻茶葉的場所和製作過程。「焙」(bèi):用微火烘烤。
-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金臺:這裏指富貴之地。
- 紅旌:紅色的旗幟。
- 陵煙觸露:在清晨的霧氣和露水之中。「陵」,通「凌」。
- 官家:指朝廷。
- 帖催:用文書催促。
- 朝飢暮匐:早晨餓着肚子,傍晚疲憊不堪。「匐」(fú):同「伏」,趴。
- 喧闐(xuān tián):喧鬧聲。
- 盈掬:滿滿的一捧。
- 一餉:片刻,一會兒。
- 馥(fù):香氣散發。
- 九重城:指皇宮。
- 玉食:美食,這裏指宮廷的奢華生活。
- 諮嗟(zī jiē):嘆息。
- 徵:證明,表現。
翻譯
州郡長官對客人的喜愛之情沒有止境,客人在這富貴之地身價無比。春風三月是貢茶的時候,人們都追逐着紅色旗幟到山裏去。 清晨,烘焙茶葉的朱門打開,筐箱裏漸漸出現了新採摘的茶葉芽。人們在清晨的霧氣和露水之中不停地採摘,朝廷的紅色印章和文書連連催促。 人們早晨餓着肚子,傍晚疲憊不堪,誰會爲此悲哀呢?喧鬧中爭相交納,但茶葉還不滿一捧。過了一段時間,茶葉堆積成山,蒸茶、散發的香氣勝過梅花,研磨茶葉的聲音如雷聲轟鳴。 茶葉製成後上表獻給天子,萬人爭搶品嚐,春山似乎都被摧毀了。驛站的騎手馬鞭聲如閃電般急速,半夜驅趕着人們運輸茶葉,誰又能看見呢? 十天的行程四千里路,必須趕在清明宴之前送到。 我們的國君可以說是能接納諫言的君主,可是諫官不進諫又怎麼能讓國君知道呢?皇宮裏雖然有美食,但天涯各地的差役卻接連不斷。 州郡長官爲百姓擔憂,面容愁苦,在烘焙茶葉時請各位客人就座。多次把茶葉放進口中反覆嘆息,這嫩綠鮮芳的茶葉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山中有酒也有歌,歡樂的營房中人們都如同神仙。神仙般的生活中,有十隊酒和百斛美酒,金絲宴席菜餚不斷經過。 這一天州郡長官憂愁思慮很多,客人也默默無語,穿着華麗的絲綢衣服。州郡長官在烘焙茶葉處殷勤地走來走去,又長長地嘆息,官府規定的期限到底如何呢? 吳地的百姓啊不要憔悴,州郡長官如果成爲相國,期望能讓你們復甦。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貢茶的製作過程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詩中通過對貢茶時節人們忙碌的場景描寫,如「春風三月貢茶時,盡逐紅旌到山裏」「陵煙觸露不停探,官家赤印連帖催」,展現了貢茶任務的緊迫和人們的辛勤勞作。同時,也揭示了百姓爲了貢茶而付出的艱辛,「朝飢暮匐誰興哀,喧闐競納不盈掬」,表達了對百姓的同情。
詩中還描寫了茶葉的製作過程和香氣,「蒸之馥之香勝梅,研膏架動轟如雷」,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茶葉的獨特魅力。此外,詩中提到了茶葉要按時送到京城,以供清明宴使用,「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反映了封建王朝對貢品的嚴格要求。
最後,詩人通過對使君的描寫,表現了他對百姓的關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憂慮,「使君憂民慘容色,就焙嘗茶坐諸客」「使君是日憂思多,客亦無言徵綺羅」。整首詩既有對貢茶場景的細緻描繪,又有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