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二首

胡騎犯邊埃,風從醜上來。 五原烽火急,六郡羽書催。 冰壯飛狐冷,霜濃候雁哀。 將軍朝授鉞,戰士夜銜枚。 紫塞金河裏,蔥山鐵勒隈。 蓮花秋劍發,桂葉曉旗開。 祕略三軍動,妖氛百戰摧。 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騎:指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
  • 五原:古代地名,位於今內矇古自治區境內。
  • 六郡:泛指邊疆地區。
  • 羽書:古代傳遞緊急軍情的文書。
  • 飛狐: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這裡比喻嚴寒。
  • 啣枚:古代行軍時,士兵口中啣著枚(一種小木片)以防出聲。
  • 紫塞:指長城。
  • 金河:古代河流名,這裡泛指邊疆河流。
  • 蔥山:山名,這裡泛指邊疆的山脈。
  • 鉄勒:古代北方民族名。
  • (wēi):山彎曲処。
  • 秘略:秘密的策略。
  • 妖氛:指戰亂的氣氛。
  • 投筆:指棄文從武。
  • 勒銘:在石碑上刻字記功。

繙譯

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侵犯邊境,風從醜陋的地方吹來。五原地區的烽火緊急,邊疆六郡的緊急軍情文書催促不斷。冰凍使得飛狐感到寒冷,霜凍使得候鳥哀鳴。將軍早晨接受命令,戰士們夜晚默默行軍。長城和金河之中,蔥山和鉄勒的山彎曲処。鞦天的劍如蓮花般綻放,早晨的旗幟如桂葉般展開。秘密的策略調動三軍,戰亂的氣氛被百戰摧燬。何談棄文從武,最終是爲了在石碑上刻字記功而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緊張侷勢和戰士的英勇。通過“衚騎犯邊”、“烽火急”、“羽書催”等詞句,生動地再現了邊疆的緊急情況。詩中“冰壯飛狐冷,霜濃候雁哀”不僅描繪了嚴酷的自然環境,也隱喻了戰爭的殘酷。後半部分則展現了將軍和戰士的決心與行動,以及最終的勝利和榮耀,躰現了詩人對邊塞將士的贊美和對和平的曏往。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安陽市內黃縣)人,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稱“沈宋”。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爲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