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吳門二十四韻
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
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
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
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
憶作麻衣翠,曾爲旅棹遊。
放歌隨楚老,清宴奉諸侯。
花寺聽鶯入,春湖看雁留。
裏吟傳綺唱,鄉語認歈謳。
橋轉攢虹飲,波通鬥鷁浮。
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
縫堵荒麋苑,穿巖破虎丘。
舊風猶越鼓,餘俗尚吳鉤。
故館曾閒訪,遺基亦遍搜。
吹臺山木盡,香徑佛宮秋。
帳殿菰蒲掩,雲房露霧收。
薴蘿妖覆滅,荊棘鬼包羞。
風月俄黃綬,經過半白頭。
重來冠蓋客,非復別離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駐外郵。
水風搖綵旆,堤柳引鳴騶。
問吏兒孫隔,呼名禮敬修。
顧瞻殊宿昔,語默過悲憂。
義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
還持滄海詔,從此布皇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閶門(chāng mén):蘇州古城西門,通往虎丘方向。
- 青翰(qīng hàn):古代一種青色的鳥,這裏指船隻。
- 丹楹(dān yíng):紅色的柱子。
- 極浦(jí pǔ):遙遠的水邊。
- 長洲(cháng zhōu):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 麻衣(má yī):古代的一種服飾,這裏指平民服裝。
- 楚老(chǔ lǎo):楚地的老人,這裏指楚地的風俗。
- 綺唱(qǐ chàng):華美的歌曲。
- 歈謳(yú ōu):古代的一種歌謠。
- 攢虹飲(zǎn hóng yǐn):形容橋的形狀像虹。
- 鬥鷁(dòu yì):古代的一種水鳥,這裏指船隻。
- 麋苑(mí yuàn):養麋鹿的園子。
- 吳鉤(wú gōu):古代吳地的一種兵器,這裏指吳地的風俗。
- 菰蒲(gū pú):兩種水生植物。
- 薴蘿(zhù luó):地名,傳說中西施的故鄉。
- 荊棘(jīng jí):帶刺的灌木。
- 黃綬(huáng shòu):古代官員的綬帶,這裏指官職。
- 冠蓋(guān gài):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這裏指官員。
- 綵旆(cǎi pèi):彩色的旗幟。
- 鳴騶(míng zōu):古代官員出行時的隨從。
- 顧瞻(gù zhān):回頭看。
- 語默(yǔ mò):說話和沉默。
- 悲憂(bēi yōu):悲傷憂愁。
- 容衰(róng shuāi):容貌衰老。
- 滄海詔(cāng hǎi zhào):指皇帝的詔書。
- 皇猷(huáng yóu):皇帝的謀劃。
翻譯
煙霧繚繞的水面環繞着吳都的城郭,閶門橫跨在碧綠的河流之上。綠楊樹蔭下的深淺小巷,青色的船隻往來穿梭。千家萬戶的硃紅門戶,百處樓閣的紅色柱子。水光閃爍在遙遠的水邊,草色清晰地辨認出長洲。回憶起穿着麻衣的時光,曾經作爲旅人乘船遊歷。放聲歌唱,隨着楚地的老人,清雅的宴會侍奉諸侯。在花寺中聆聽黃鶯的歌聲,春天的湖邊看雁停留。鄉里的吟唱傳遞着華美的歌曲,鄉音辨認着古老的歌謠。橋形如虹,水波中船隻如鬥鷁浮動。竹扉和梅圃靜謐,水巷和橘園幽深。穿過荒廢的麋鹿苑,穿越岩石到達虎丘。舊時的風俗依舊迴響着越鼓,餘下的習俗仍是吳鉤。曾經閒逛的故館,遺蹟也遍尋不漏。吹臺上的山木已盡,香徑上的佛宮已是秋天。帳殿被菰蒲遮掩,雲房中的露霧已收。薴蘿的妖嬈已覆滅,荊棘中鬼魅感到羞愧。風月間已是黃綬官員,經過時已半白頭。重來的官員,不再是別離的愁緒。候火分佈在通衢大道,前行的旌旗駐紮在外郵。水風搖動着彩色的旗幟,堤柳引導着鳴騶。詢問吏員,兒孫已隔,呼喚名字,禮儀依舊。回頭看已非昔日,言語沉默中過度的悲傷憂愁。義感依舊在心,容顏卻日漸衰老。還持有滄海的詔書,從此佈下皇帝的謀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都的繁華景象和作者的懷舊之情。詩中通過對吳都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同時,通過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的結尾,作者以持有皇帝詔書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將繼續爲國家的謀劃貢獻力量,體現了其忠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