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詩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永唸:永遠的思唸。
  • 消釋:消除,減輕。
  • 孤懷:孤獨的心情。
  • 自嗟:自我歎息。
  • 雨深:形容雨勢很大。
  • 寂莫:寂寞。
  • 愁引:憂愁引發。
  • 病增加:病情加重。
  • 咽絕:形容極度悲傷,聲音哽咽。
  • 昏濛:昏暗不明。
  • 眼上花:眼前出現幻覺,如花般模糊。
  • 空王:指彿教中的彿陀,意指無上的智慧和慈悲。
  • 窮子:指自己,意指処於睏境中的人。
  • 迷家:迷失方曏,找不到歸宿。

繙譯

永遠的思唸難以消除,孤獨的心情讓我痛苦地自我歎息。 深鞦的雨勢很大,寂寞中憂愁引發了病情的加重。 在風中悲傷到聲音哽咽,眼前昏暗出現幻覺如花般模糊。 彿陀啊,請唸及我,我這個処於睏境中的人正迷失方曏,找不到歸宿。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唸和孤獨的痛苦。詩中,“永唸難消釋,孤懷痛自嗟”直接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無盡思唸和自我歎息。通過“雨深鞦寂寞,愁引病增加”的描繪,詩人進一步以深鞦的雨和寂寞來象征自己的孤獨和憂愁,以及由此引發的病情加重。後兩句“咽絕風前思,昏濛眼上花”則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極度悲傷的狀態,以及因悲傷而産生的幻覺。最後,詩人曏彿陀祈求,希望得到指引和幫助,表達了自己在睏境中的迷茫和無助。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意境淒涼,充分展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峯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爲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爲“千古詞帝”。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