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趙正字

正字芸香閣,幽人竹素園。 經過宛如昨,歸臥寂無喧。 高鳥能擇木,羚羊漫觸藩。 物情今已見,從此願忘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正字:官名,掌管校讎典籍,訂正訛誤 。
  • 芸香閣:祕書省別名,因祕書省中多芸草,能驅蟲,故有此稱。這裏借指趙正字所在之處。
  • 幽人:隱士,這裏是詩人自指。
  • 竹素園:指詩人自己居住的清幽之地。竹素,借指史冊、書籍。
  • 經過:指昔日與趙正字交往的經歷。
  • **歸臥:回來後獨自臥眠,意即閒居。 **
  • 高鳥能擇木:出自《左傳》「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意思是賢能的人會選擇明主。這裏比喻趙正字在官場中能找到合適的位置。
  • 羚羊漫觸藩:出自《易經》「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 ,隨意、徒然。 羚羊(líng yáng),公羊角,這裏以羊觸藩籬比喻自己在仕途上的窘迫,進退兩難。
  • 忘言:不再談論世事。典出《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思是彼此心照不宣。

翻譯

你在那芸香閣擔任正字一職,而我是居住在這有衆多書籍相伴的清幽竹素園的閒散之人。回想起我們曾經的交往,彷彿就在昨天一樣清晰,如今我歸來閒臥,四周寂靜沒有喧鬧之聲。高飛的鳥兒能夠選擇適宜棲息的樹木,而我卻像那徒勞地用角去牴觸藩籬的羚羊一般。如今已經看透了世間萬物的情理,從此我願意不再談論世俗之事。

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趙正字的寄贈之作,詩中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了詩人對自身仕途不順的感慨以及對世事的淡泊之心。前兩聯「正字芸香閣,幽人竹素園。經過宛如昨,歸臥寂無喧」 ,以對比的方式,將趙正字在官場任職的所在與自身隱居之地形成對照,同時回憶往昔交往,突出當下閒居的寂靜,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織中使情感漸漸醞釀。
頸聯「高鳥能擇木,羚羊漫觸藩」運用比喻的手法,一句寫趙正字在官場的得宜,一句寫自己仕途的艱難,兩相對比,更見出自己的失意。尾聯「物情今已見,從此願忘言」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對世事已然看透,希望不再言說塵世的紛紛擾擾,盡顯淡泊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古樸自然,情感真摯深沉,委婉地表達出一位隱士在塵世與出世之間的複雜心境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