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座主尚書登布善寺樓

· 吳融
往事何時不繫腸,更堪凝睇白雲鄉。 楚王城壘空秋色,羊祜江山祗暝光。 林下遠分南去馬,渡頭偏認北歸航。 誰知此日憑軒處,一筆工夫勝七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凝睇(níng dì):凝視,注視。
  • 白雲鄉:比喻遙遠的理想之地或仙境。
  • 楚王城壘:指楚國的古城遺址。
  • 羊祜: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此處指其鎮守的江山。
  • 暝光:黃昏時的光線。
  • 林下:樹林之下,指隱居之地。
  • 南去馬:指南行的馬匹,象徵離別。
  • 北歸航:指北歸的船隻,象徵歸來。
  • 憑軒:依靠着欄杆。
  • 七襄:指七次襄助,比喻極大的幫助或功勞。

翻譯

往事何時不在牽動心腸,更令人凝視那遙遠的白雲之鄉。楚王的古城只剩下秋天的蕭瑟,羊祜鎮守的江山也只餘黃昏的微光。樹林下遠遠分開的南行馬匹,渡口邊正辨認着北歸的船隻。誰知此刻我憑欄遠望的地方,一筆之下的工夫勝過了七次的襄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眼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景色的感慨。詩中「凝睇白雲鄉」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遠方的嚮往,也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後兩句通過對楚王城壘和羊祜江山的描寫,進一步以古喻今,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結尾的「一筆工夫勝七襄」則巧妙地以筆墨之力比喻內心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藝術創作的自信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