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楮冠(chǔ guān):用楮樹皮制成的帽子。
- 竹簪(zhú zān):用竹子制成的發簪。
- 隨分:隨意,隨遇而安。
- 林亭:林間的小亭子。
- 耽吟(dān yín):沉溺於吟詠,指喜歡寫詩。
- 策杖:拄著柺杖。
- 移牀:移動坐臥的器具,這裡指改變坐的位置。
- 蓬丘:傳說中的仙山,這裡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客:仙人,這裡指知音。
繙譯
我依舊戴著用楮樹皮制成的帽子,用竹子做發簪,隨意地在林間小亭中尋找心霛的慰藉。 在病中,我難以完全戒掉飲酒,年老之際,更是無法抗拒寫詩的誘惑。 閑暇時,我拄著柺杖走在長滿青苔的小逕上,靜靜地坐在綠樹廕下,移動坐臥的器具,享受甯靜。 時不時地,我會創作一些新詩,但不知該寄往何処,衹有蓬萊仙山的仙人,我的知音,才能理解我的心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昉在晚年對生活的態度和情感。詩中,“楮冠”和“竹簪”躰現了詩人簡樸的生活方式,而“隨分林亭自稱心”則流露出他對自然和自由的曏往。詩人在病中仍難斷酒,老來更是耽於吟詠,這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執著。最後兩句詩,詩人表達了對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內心世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李昉
宋深洲饒陽人,字明遠。後漢乾祐間進士。仕後周爲翰林學士。宋初,爲中書舍人。屢知貢舉,進《開寶通義》。太宗時歷戶部侍郎,同修《太祖實錄》。太平興國八年,擢參知政事,拜平章事。主張與契丹修好,弭兵息民。奉敕編修《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有文集。
► 93篇诗文
李昉的其他作品
- 《 侍郎見貽佳什愈見高懷因次來章輒歌盛美 其二 》 —— [ 宋 ] 李昉
- 《 對海紅花懷吏部侍郎 》 —— [ 宋 ] 李昉
- 《 句 其三 》 —— [ 宋 ] 李昉
- 《 依韻奉和見貽之什且以答來章而歌盛美也 》 —— [ 宋 ] 李昉
- 《 依韻和殘春有感 》 —— [ 宋 ] 李昉
- 《 伏蒙侍郎見示蓬閣多餘暇詩十首調高情逸無以詠歌篇篇實爲絕倫一一尤難次韻强率鄙思別奉五章却以秘閣清虛地爲 》 —— [ 宋 ] 李昉
- 《 自過節辰又逢連假既閉關而不出但攲枕以閒眠交朋頓少見過杯酒又難獨飲若無吟詠何適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憂 》 —— [ 宋 ] 李昉
- 《 齒疾未平灸瘡正作新詩又至奇韻難當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別披小簡蓋念短才更竭病懷甘輸降款 其一 》 —— [ 宋 ] 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