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川夜宿

山繞荒城水自流,霜空月色滿溪樓。 夜長欹枕渾無寐,二十五聲都是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苕川: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內。
  • 霜空:指鞦天的天空,因霜降而顯得空曠。
  • 欹枕:斜靠著枕頭。欹(qī),斜,傾側。
  • 無寐:無法入睡。
  • 二十五聲:指夜晚的鍾聲,古代夜間有敲鍾報時的習慣,每夜分爲五個時辰,每個時辰敲五聲,共二十五聲。

繙譯

山巒環繞著荒涼的城池,河水靜靜地流淌,鞦天的天空下,月色灑滿了谿邊的樓閣。夜深了,我斜靠在枕頭上,整夜無法入睡,那夜晚的鍾聲,每一聲都充滿了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而淒涼的夜晚景象,通過“山繞荒城”、“水自流”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孤寂和憂愁的氛圍。詩人在夜深人靜時,無法入睡,聽著夜晚的鍾聲,每一聲都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愁緒。這種通過自然景象和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手法,使得詩歌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高遜志

名或作巽志。明徐州府蕭縣人,寓居浙江嘉興,字士敏。文章典雅。洪武初,徵修《元史》,授翰林編修,累遷試吏部侍郎。建文初,任太常少卿,與董倫同主庚辰會試,得士王艮、胡靖等,皆爲名臣。燕王朱棣兵入南京,遁跡雁蕩山中,病卒。有《嗇庵集》。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