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樑未央先生

· 張穆
天心去漢祚,風雲失其時。 闖賊傾宇內,邊腹遂不支。 豈知代謝日,乃與吾生期。 吾友天下士,志節稱古儀。 平居辨生死,氣義明安危。 高懷薄雲漢,迅筆馳蛟螭。 世末求賢良,粵尚一旅師。 當謂應昌運,出則爲鼎鼒。 尊俎可折衝,兵食無以資。 九牧趨一羊,冠履多倒施。 重關漫不戒,敵豈從天遺。 惟公殉大義,束帶揚鬚眉。 上辭列聖祖,下告宗廟私。 殞身沒深淵,比宋三男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uò):指皇位、國統。
  • 闖賊:指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
  • 邊腹:指國家的邊疆和內地。
  • 代謝:指朝代的更替。
  • 鼎鼐 (dǐng nài):古代的烹飪器具,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位。
  • 尊俎 (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比喻宴席。
  • 折衝:指在宴席上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 九牧:指九州,即全國。
  • 冠履:指官員的帽子和鞋子,比喻官員的職位。
  • 倒施:指顛倒、錯亂。
  • (xùn):爲正義或信仰而犧牲生命。
  • 列聖祖:指歷代聖明的祖先。
  • 宗廟:指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指國家。
  • 三男兒: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陸秀夫三位忠臣。

翻譯

天意似乎已經拋棄了漢朝的國運,風雲變幻失去了應有的時機。 李自成等起義軍席捲全國,國家的邊疆和內地終於無法支撐。 誰知道朝代的更替之日,竟然與我們的生命相遇。 我的朋友們都是天下英才,他們的志向和節操堪稱古人的典範。 平日裏他們能夠分辨生死,氣節和義氣能夠明辨安危。 他們胸懷高遠,心志超越雲漢,筆下的文字如同蛟龍般奔騰。 在這個末世,國家尋求賢良之士,廣東尚有一支軍隊。 本以爲這是順應天命的昌盛之運,他們出來就能擔任重要的職位。 在宴席上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兵力和糧食卻無法得到支持。 全國都像是一羣羊,官員的職位多有顛倒錯亂。 重重關卡漫不經心地不加戒備,敵人難道是從天而降的嗎? 只有先生您爲了大義而犧牲,束緊腰帶,揚起鬚眉。 向上辭別了歷代聖明的祖先,向下告訴了宗廟中的私情。 您殞身於深淵之中,與宋朝的三位忠臣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梁未央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對時局的憂慮。詩中,張穆通過對天意、風雲、朝代更替的描繪,反映了明朝末年的動盪不安。他讚揚了梁未央先生的高尚品質和犧牲精神,將其與宋朝的忠臣相提並論,表達了對忠義之士的崇敬。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時局混亂的無奈。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