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邊事四首

邊臣失計款呼延,遼左於今困右賢。 招討使承斬馬劍,從徵軍賜大官錢。 神京未可稱高枕,孤塞應須策萬全。 將相共和文武濟,勿令烽火照甘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邊臣:邊疆的官員。
  • 失計:失策,策略失誤。
  • 款呼延:款待呼延,呼延是古代北方民族的姓氏,這裏泛指邊疆的異族。
  • 遼左:指遼東,即今遼寧省一帶。
  • 困右賢:困於右賢王,右賢王是匈奴的官職,這裏指被異族困擾。
  • 招討使:古代官職,負責招撫和討伐叛亂。
  • 斬馬劍:象徵武力的劍,這裏指武力。
  • 大官錢:豐厚的賞賜。
  • 神京:指京城,即首都。
  • 高枕:無憂無慮。
  • 孤塞:孤立的邊塞。
  • 策萬全:制定萬全之策。
  • 將相:將軍和丞相,泛指文武官員。
  • 共和:共同合作。
  • 文武濟:文武兼備,共同發揮作用。
  • 烽火:戰爭的信號。
  • 甘泉:甘泉宮,古代皇宮之一,這裏指京城。

翻譯

邊疆的官員失策,未能妥善款待呼延族,導致遼東地區如今被異族困擾。招討使手持斬馬劍,軍隊得到豐厚的賞賜。京城不能高枕無憂,孤立的邊塞需要制定萬全之策。將軍和丞相應共同合作,文武官員要共同發揮作用,不要讓戰爭的烽火照亮京城。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明朝時期邊疆的緊張局勢和朝廷的應對策略。詩中,張可大批評了邊臣的失策,表達了對遼東地區被異族困擾的憂慮。他強調京城的安全不容忽視,邊塞需要周密的防備。最後,他呼籲文武官員團結合作,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防止戰爭的爆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注。

張可大

明南直隸應天府人,字觀甫。幼警敏,讀諸家兵法。萬曆二十九年武進士。官至登萊總兵官,進右都督。孔有德叛,城陷而死。博學好古,每與海內通人勝流相贈答。有《駛雪齋集》等。 ► 6篇诗文